行测历年真题解析之言语理解与表达(7.25)

编辑:haoyy

2012-10-31

威廉希尔app 教师频道编辑为参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搜集整理了:行测历年真题解析之言语理解与表达(7.25)等信息,祝愿广大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历年真题解析之言语理解与表达(7.25)

“冰立方”中微子探测器位于南极大陆冰床上,毗邻美国阿蒙森一斯科特南极站。这里海拔约2835米,冰床厚度约2850米。有记录的气温在一13.6℃至一82.8℃之间,年平均气温~49℃。之所以要在南极这个极度寒冷的冰雪世界建造探测器,是因为这里的冰雪异常纯净,冰块里没有气泡或气穴,不会产生自然辐射,不会造成检测数据的失真。还有就是,把探测器埋到冰川深处,是为了过滤掉宇宙中除了中微子以外的其他辐射。总体上说,一架中微子探测器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尺度,以便探测来自宇宙的微弱中微子流;要足够透明,以便光线可以在光学探测器阵之间传播;要足够深,以便屏蔽来自地球表面的干扰。同时,还要在经费上可承受。纯净、高透明并且不具有放射性的南极大陆冰床,自然成为了探测中微子的理想介质。同时,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阿蒙森一斯科特南极站所提供的在基础设施上的便利,也为建造“冰立方”和开展中微子探测扫除了障碍。

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当宇宙射线中的高能粒子轰击其他物质原子时,将产生辐射和中微子。中微子不带电,几乎没有质量,推算其质量轻到小于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并能以接近光速的运动速度自由地穿过墙壁、山脉乃至地球与其他行星。物理学家估计,中微子能够穿透厚度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还高出几十亿倍的铁板。如果有数光年厚一个铅板做成的壁垒的话,(中微子也能从容地穿过而不川凉扰”其中的任何一个原子。)

位于南极的“冰立方”中微子探测器,是有史以来建造得最壮观的中微子探测器。在这个探测器中,冰取代了以往探测系统中的超纯水作为探测标靶和监测中微子相互作用产物的媒质。“冰立方”在体积为1立方千米的六角形的广阔冰层上,以l25米的间隔,钻探86个深度达2500米的冰洞。研究者将一串间隔17米设置的60个光学探测器用电缆连接起来,并把串联有60个光学探测器的电缆下放到每一个冰洞中,光学探测器处于冰洞l450--2450米深处的位置。86 个冰洞共放置5160个光学探测器。

光学探测器是“冰立方”的基本探测装置,是一只篮球大小的玻璃压力容器。其内部的主要元件是光电倍增管。通过光电效应,光电倍增管可以把由中微子相互作用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这些电信号会被计算机芯片捕捉到并且数字化,进而传输到冰面上的计算机中。我们可以把光学探测器想象成5160台独立工作的计算机,它们时刻向表面传导它们探测到的光信号。其光学探测器里的时钟彼此误差始终控制在纳秒以内。这些信息使科学家们可以重建中微子事件,并且可以推算出它们到达的方向和能量。

4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微子探测器的必备条件?( )

A.足够大的尺度,以便探测来自宇宙的微弱中微子流

B.足够透明,以便光线可以在光学探测器阵之间传播

C.足够深,以便屏蔽来自地球表面的干扰

D.科考站提供的在基础设施上的便利条件

42.对中微子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

B.质量小于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C.不带电,几乎没有质量

D.能以接近光速的运动速度自由地穿过墙壁、山脉乃至地球与其他行星

43.对括号中部分现象原因的解说,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中微子运动速度极快

B.中微子不与铅板中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

C.中微子可穿过数光年厚的物质

D.中微子在穿过铅板时损耗很小

44.对“冰立方”中微子探测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位于海拔约2835米,冰床厚度约2850米的南极大陆冰床上

B.是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壮观的中微子探测器

C.超纯水是探测标靶和监测中微子相互作用产物的媒质

D.在体积为1立方千米的六角形的广阔冰层上

45.关于光学探测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学探测器是一只篮球大小的玻璃压力容器

B.光学探测器内部的主要元件是光电倍增管

C.光学探测器里的时钟彼此误差始终控制在微秒以内

D.通过光电效应,光电倍增管可以把由中微子相互作用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