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l
2013-04-25
【摘要】2013四川事业单位综合知识指导: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请看以下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的唯物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
1.哲学的概念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当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这时,世界观作为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就表现为方法论。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目标与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根据,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自发的、零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所以哲学不同于一般的世界观,它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所谓理论化、系统化,就是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与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的,都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坚持意识第一性的,都是唯心主义。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独立于这两派之外的第三种哲学是不存在的。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式,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也有少数的哲学家,如休谟和康德,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标签:四川公务员行测辅导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