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 > 申论热点

13年热点时评:挪用环保资金背后的后果

编辑:lirj

2013-02-17

鉴于考生们对申论热点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13年热点时评:挪用环保资金背后的后果”一文,供大家参考!

13年热点时评:挪用环保资金背后的后果

热点时评:“挪用环保资金”现象屡见不鲜、久治难愈,它所反映出来的,正是环保政策遭遇的严峻挑战和环保执行力的软弱涣散

对于当下的“环保困局”,有多种原因可以解释:环保意识、部门利益、历史旧账……而近日的几则新闻,又为这种“困局”新增了一条注脚。

据审计部门报告,2008年,河南省挤占挪用排污费1.37亿元,其中平顶山环保部门用1084.9万元养超编人员,占现有人员的近79.2%;广东省有6个市13个项目环保专项资金2069.6万元被挪用,用于镇政府综合楼建设和其他项目等支出。

环保资金本应专款专用,这一点有关部门不会不知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使环保资金成了“万能资金”。这既暴露了一些地方的财政漏洞,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环保执行力”为什么总是执行不下去。

不仅如此,我们还有理由进一步追问:既然环保资金被挪作他用,那么这些资金对应的环保项目是怎么“治理”的?相应的“环保数据”又是如何上报的?

许多环境污染破坏具有不可逆性,其治理成本远远高于预防成本。环境污染破坏,耽误一天、放任一天,都会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埋下巨大隐患。在这个意义上,挪用环保资金,使本该治理的环境问题得不到及时治理,其危害尤为持久。

对于环境保护,中央可谓三令五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国家4万亿投资有3500亿直接投向了环保领域。这样的投资安排,既是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应对之举,更是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把应对危机看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把加强环境保护、振兴环保产业作为克服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如果环保资金总是沦为“唐僧肉”,国家发展战略将如何落实?环境保护又将从何谈起?

从世界各国政府治理的经验来看,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取决于各级政府的执行力。而强化政府执行力,就是要强化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为其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当环境保护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时,“环保执行力”就成为一个重要命题,成为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挪用环保资金”现象屡见不鲜、久治难愈,它所反映出来的,正是环保政策遭遇的严峻挑战和环保执行力的软弱涣散。

环保需要投入。据国家环保部负责人透露,今后3年,中国将从各方筹集1万亿元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如何确保这样的巨额投入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环保资金屡遭挪用的现实告诉我们,遏制环境污染,除了资金投入,还需要包括各种监管问责在内的“制度投入”。只有“制度投入”保障了,包括资金投入在内的各种环保投入才有保障,各项环保指标的实现才不会年年成为问题。

标签:申论热点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