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irj
2013-02-17
鉴于考生们对申论热点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申论热点13年:维护社会稳定,权力部门都是“减压阀””一文,供大家参考!
申论热点13年:维护社会稳定,权力部门都是“减压阀”
法官培训,内容包括应对群体性事件,最高人民法院的此举颇为引人注目。
日前,全国中级、基层法院院长“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轮训开课,针对当前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企业破产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培训班专门设置了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专题讲座。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和平年代解决冲突的最佳手段。法院研究通过法律解决突发和群体性事件,提升基层法官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这对于引导人们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意义。
此举也拓展了我们对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理解:它要求各个层面和梯次的公权力主体都负起责来,以积极的姿态,及时处置矛盾冲突,将群体性事件化解于萌芽。
近段时间以来,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许多地方的第一反应就是落实“公开透明”的要求,由宣传部门出面公开信息。宣传部门的工作,满足了群众知情权,在解决群体性事件中起到了稳定情绪、化解怨气的作用,无疑是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如果在工作中过于依赖这种“宣传新思维”,宣传部门的作用被过于放大,则可能忽略其他重要工作,降低其他部门的责任感。有些地方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应对群体性事件,只是满足于宣传上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甚至成为讨好舆论、危机公关。最后的结果便是,真正的问题被忽略,本该解决的矛盾被累积。
一位基层宣传干部曾这样说过,发生新闻是第一位的,发表新闻是第二位的。对于群体性事件,与事后宣传部门的解释与公开相比,事前相关部门的防范与化解更为重要。毕竟,再好的事后表态也只是亡羊补牢。
维护社会稳定,权力部门都是“减压阀”和“调节器”。在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的今天,利益的纠纷不可避免,重要的是找到解决途径。不同类型的纠纷,往往联系着不同的公权力部门,如果每个部门都有最高法院的意识,守土有责,将矛盾解决在萌芽阶段,许多群体性事件就不会发生、许多冲突也就不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有些地方发生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甚至群体性事件,很多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办事、不按政策办事有关。”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失当实行问责。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树立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及时依法解决纠纷,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解决问题的力度就有多大。说到底,应对群体性事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个部门的各个层面都不等不靠,勇于负责。只有将“第一位”的基础工作做好了,宣传部门的工作才会游刃有余,权力部门的公信力才能得到维护,社会稳定也才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标签:申论热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