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 >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13年:干部拿“官样”,群众才打“官腔”

编辑:lirj

2013-02-17

鉴于考生们对申论热点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申论热点13年:干部拿“官样”,群众才打“官腔””一文,供大家参考!

申论热点13年:干部拿“官样”,群众才打“官腔”

一些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做调查研究时,时常碰壁,转了一大圈,什么也没了解到。为什么?因为会碰到群众的“官腔”:“生活不错,干群关系很融洽”、“过年过节还送肉、送钱,我们很感激党和政府”……群众的“官腔”,大多是有这么回事儿。但即便如此,他们的讲话内容,也藏起了意见与不满,是做过选择的。这又是为什么?

不太熟悉的人之间交流,一般有一个习惯,即:选对方愿意听的话讲。群众能够打出“官腔”,是因为看到了某些领导干部的“官样”,揣测了他们的心理。平常的调查访问中,领导干部们习惯扮“官相”,群众也难免应付以“官腔”:说坏话不知道后果,说好话总是没错。

或许,不拿“官相”,群众也就不会打“官腔”,才会“实话实说”。说的说了想说的,听的也听到想听的,两全其美。

看不懂,怎么审?

各地两会召开,财政预决算报告“看不懂”是一种普遍现象。或是过于简单笼统,或是专业术语太多,或是简单问题复杂化。这使很多代表讨论时只能敷衍,表决时还是糊涂。

财政报告要看得懂,代表无疑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练就“火眼金睛”。但同时,各级政府也一定要有抖出家底、直面监督的勇气,报告撰制者更要换位思考,力求通俗。即便必须用到专业术语,也应在文中或文后作出注解。

进而言之,预决算报告不仅要让人大代表看得懂,还应该让广大群众看得见、看得懂。公众对财政预决算,也享有知情权、监督权。香港的做法值得借鉴,2008年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报告厚达千页,列出每个部门的开支预算,在网站上就可以下载,小学生都能看懂。

标签:申论热点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