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1-11-14
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力量,还要有强大的文化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活力大大增强,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动,一个多元的社会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我们碰到的一个难题。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告诉记者。
“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艰巨。”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说,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只有繁荣我们的文化,才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李君如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新阶段有许多难关需要我们去攻克,有许多社会矛盾需要我们去化解。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一种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用文化来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宋月红强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和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之一。这种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不仅体现在人民群众对于基本文化权益的日益重视上,也体现在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期待上。
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性也就愈发体现出来,加强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日益成为新形势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从国家层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央表示,考虑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要与国家现代化战略部署相联系,十七届六中全会没有提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而是强调全党全国要共同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一脉相承的文化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李君如表示,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前,党中央曾经有过两次全会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标签:申论热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