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1-03-24
编者按:知识能改变命运,并不是有钱人、聪明人才可以读书,就算你愚钝、贫穷,照样可以追求知识。
[深度剖析]
读书本有双重价值,一是非功利的完善自我价值,二是功利的从中获得教育回报的价值——教育经济学有一个概念是“教育回报率”,就是以每多求学一年的收入增加幅度进行计算。近年来,教育回报被公众关注过度,而读书完善自我的价值,却几乎被公众遗忘。从幼儿园的“赢在起点”起,到大学生就业难,贯穿我国教育的核心价值,其实就是教育回报率,具体包括“早投资、早有回报、有更大回报”,“进名校、才有回报”,“高学历、高回报”等。总体而言,大家评价教育所采取的指标体系,就是投入多少金钱、精力,今后可以从中获得多大的回报,包括找工作、晋升等等。
如果只在乎教育的功利回报,而忽视教育对人自我的完善,读书的价值就会迷失。典型的表现有三:
一是当发现读书无法带来功利的回报后,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这在我国的一些不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已形成。
二是只关注读书求学所能获得的“学历”、“身份”,而不在乎具体的教育内容。
三是在关注具体教育内容时,在乎一些工具课程、技能教育、职业训练,却不关注人文、社科等通识课程。
所以在现实中,目前“学历社会”与“读书无用论”并存、“教育重要”与“教育空心化”同在,有的大学成了职业培训所,并以此作为教育成功的重要指标。
[启示及措施]
“花甲状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境界:
第一, 接受教育,应使人身心愉悦
教育应该是带给人快乐的事情。实际上,无论是从人之为人的智性需要来说,还是从教育的属性、内涵来看,教育都应该是一件足以令人生快乐无比的事情。我们不排斥竞争,但应该是创造力而非死记硬背的竞争;我们亦不能缺少应试,但应该是综合素质的比试而非只是一纸答卷的对错、是非。
第二,把提升个人的创造力放在首位
当前,我们极有必要在创造力上这方面多下功夫。我们的教育在此方面缺课太多,需要补的课也太多。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计,教育理应培养学生明事理、辨善恶;理应培养学生具有一颗快乐、感恩、柔软、慈悲的心灵;这样“本真”的学生,才能不打折扣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推荐阅读:
标签:申论热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