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4-09
【材料8 分析】此则材料为参考性—事实性资料,分别介绍了瑞典、美国、加拿大、埃及等国家关于水电开发的态度及以往经验,反映问题,潜含影响,对应第二大题。通过对该部分材料的整体把握,才能清晰梳理出水电开发的利弊,指出不同国家中的水电开发意义不具有普遍性,揭示不具普遍性的原因,并联系其他材料,指明水电开发的意义及目的、正确把握申论文章第四、第六大题的行文角度。
【材料9 分析】此则材料为依据性—事实性资料。从水电开发的典型例子入手:漫湾水电站 ——澜沧江梯级电站开发中的第一期工程,漫湾电站对国家的贡献是巨大的,开发后国家财政大大获益,也为云南地方财政做出突出贡献,但对移民的扶持显得十分微弱,漫湾地区移民人均纯收入大幅下降。通过大量具体数据,将国家财政与当地民生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继而举出具体事例:漫湾大坝截流造成村庄被淹没,当地居民成为移民后,无工可做,无地可耕,民生问题十分尖锐。漫湾水电站建成后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是建设者未曾预想的,无论在自然灾害,还是民生问题,当地政府的表现都很无力,而电厂方面也未尽到责任。材料通过国家财政激增与当地移民生活水平下降两个角度说明水电开发面临的尖锐问题,为作答作答第二大题,提供了具体事例。在概括启示方面,有据可依,可例可考。
【材料10 分析】此则材料为依据性—事实性资料。材料引入美国田纳西流域建设水电设施的始末。当地一开始,自然灾害频仍,传染病流行,居民一贫如洗,文化发展滞后,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洪水泛滥,扩大灌溉面积。田纳西流域的自然资源得到了综合和合理的开发,区域经济得以振兴。水电工程带动了田纳西流域农、林、渔、煤矿、旅游等行业全面发展,彻底改变了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使其成为经济充满活力的地区之一。田纳西流域的水电开发改变了田纳西人的生活,把一个贫穷的田纳西,建成了以工业为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田纳西。为第二大题的启示作答提供正面引导,其中既反映水电开发实质,又提高可参照的良好对策。
【材料11 分析】此则材料为依据性—理论性资料。本材料是负责水电的某职能部门,就反对在怒江建设水电站的意见准备予以答复的初稿。初稿中提到了众多问题:一、慎重考虑生态问题。力求对每条河,每个大坝的规划设计都慎重对待生态问题,水电建设必须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工程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二、慎重对待资源开发问题。在生态脆弱或生态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尤其是不能走片面的资源开发道路。坚持全面发展,保证资源开发的利润流向公平以及地区经济结构方面的相关问题。三、水电开发要强调以人为本,统一规划,综合平衡。要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效益统筹、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慎重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开发方案的实施。
宏观上正确把握了怒江水电开发的实质问题和发生问题时的解决角度、立场。但材料中都是些空洞理论属于和口号式宣言,不具备可执行性,无具体措施及解决办法。
3.解题思路
第一大题:
这是一道“判断+概述”复合型试题,要求先对开发怒江水电资源问题上的争议焦点进行判断,指出焦点所在;然后概述争议双方,即支持和反对开发的理由。
从本质上看,“判断+概述”属于“再现资料内容”类问题,其作答基本要求是把握对象的客观性。要指出焦点,首先要明确争议的问题是什么。按照限定的资料范围,看“给定资料1-8” 中说明了哪些内容,客观存在哪些问题。如果仅仅从资料本身的客观性出发,在作答时的确可以把争议焦点定为“要不要开发怒江水电资源,要不要上马水坝工程”。但这只是对资料的浅层理解。要正确的符合题意,不仅要依据材料的客观内容,也要联系材料所反映问题的相关背景。从水电工程的国内政治背景来看,要不要上马“怒电”项目,不仅是一个经济和民生问题,也是一个政治态度问题。这涉及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政府重视开发水电以支撑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及水电利益集团势力强大足以影响政府决策这样一些基本的政治生活常识。作答申论的根本出发点是政治立场,必须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必须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看问题,而立场是否正确就是看观点是否与主流意志——党和政府的现行政策、政府的现行施政方向一致;如果明确我国的政治现实决定了“怒电”项目非上马不可,就要清楚地意识到焦点不能定在“要不要开发”,而只能定在“两库十三级”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这既是从资料给出的客观信息出发,也是从相关背景上的政治形势做出的选择。
将焦点定在“两库十三级”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资料3 中已给出了明确提示:“准备在这里实施的‘两库十三级’怒江水电开发方案,刚一出台便引发巨大争议。”显然,资料已提示争议的问题不在于“水电开发”本身,而在于“开发方案”。从相关各条资料提供的内证来看,也能支持这一观点,即焦点在于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是否能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应有的效益。焦点确定之后,要考虑适当的表述方式。标准答案是立足于“方案是否合理可行”,以“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环保要求”作为“合理、可行与否”的阐释,用一个句子、两个分句的形式说明争议焦点。
“支持与反对的理由”在资料中比较明显,找出理由何在,并不困难;问题在于资料的理由陈述较为具体,从“概述”的概括性要求来讲,对“理由”性质的资料再现必须经过整理、提炼、概括。形成答案要经过三道程序:一是查找理由,通过阅读资料1-8,属于理由的正反双方观点分别蕴含在资料2、4、6、7 中;二是梳理归纳,给理由定性,对查找出的多条理由进行分类排队,按照定性把几条同一性质、同一类别的理由归并为一条。根据理由的性质和提出理由的角度,支持的理由可分为符合当地经济社会(人文)与资源(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社会经济效益的前景预期,符合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从地理环境分析战略意义,这样几个考察角度。反对的理由则有民生的、生态的、民俗文化的、地质条件的。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大体上主要就有这么几方面理由,但是实际作答可以有所取舍,可在此基础上简化或增益。要做到“概括全面”的要求,对归纳出的理由应尽可能包容在答案中,根据一条理由的“应然性”、“必要性”与“价值高低”决定是否纳入答案。例如标准答案将“工作角度”的反对,也作为一条反对理由写进答案,且列为首条,就是这条理由对批驳“两库十三级”方案的不合理性十分必要,反对掠夺开发、科学规划、有序进行对于水电建设十分必要,而它所蕴含的客观价值也很高;三是概括性表述,要摘取资料原文的关键语句,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原文精神,把正反两方面理由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由上述作答过程可以看出,准确判断焦点何在是前提;理由的归纳是关键和主要环节,只有将查找出的理由按性质进行归纳,才能作答有条理,也即理由表述有条理的先决条件,就是对备选理由进行合乎事理与逻辑的归纳;摘要与复述精神主旨,即摘要法与意现法,是做到概括要求的基本方法。
最后,要看到本题的作答范围是资料1-8,但与怒江水电开发直接相关的是资料1-4、6、7 共6 条,其他是背景信息,其中第8 条发达国家水电建设的做法和阿斯旺水坝的教训,只是一种参照,对作答本题不具有直接价值,应视为干扰性资料。对属于背景信息的资料应略读,对没有直接价值的资料应不予利用。
第二大题:
启示,作为动词,是启发提示,使受启发者有所领悟;作为名词,是指从启发提示中所领悟的道理。从题目中“启示”所处的语境来看,在此为名词,指的是从资料中能够领悟的道理、获得的启发提示。
就资料所揭示的来看,首要“启示”是提示了水电开发的原则,要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的平衡。其中,从政府执政的角度,一项工程建设(以至任何施政措施)必须首重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优先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社会效益主要是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水电开发的根本目的,否则,工程建设就会偏离正确方向,也不会带来应有的社会效益。从根本上讲这是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是政府的宗旨,也是政府推进水电开发必须考虑的根本问题。漫湾电站之所以基本失败,就是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没有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的,在开发和利用水电资源的过程中没有保障人民利益,开发的利益由政府或一些部门、承包商、建设者、管理者享有,开发的代价由当地人民承担;TVA 的河流管理,其中包括水电开发,之所以完全成功,就是由于以人为本,首先考虑居民的利益,采取了吸引私人投资、释放经济活力的多种符合资本主义社会条件的做法,繁荣了当地经济,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彻底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开发水电的根本目的(一个为财政增收和少数人谋利、一个为全体居民谋利益)、根本原则(一个重经济轻其他、一个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并重)的差异导致了开发结果的根本不同——一个政府和少数人得了利,一个发展成果由全体居民共享,并保证了可持续发展。在此根本目的、根本原则启示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找出两者具体开发方法(一个仅限电站建设本身,一个实行综合治理,建站与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同步)、对待水电开发的态度(一个不科学或曰片面、落后,一个科学、全面、先进)的不同,作为原则之外具体的启示。怎样写启示、写几种启示,可由作答者根据自身理解自行取舍,但前提是根本目的、根本原则(或者统一为根本方向)必须明确指出,具体方法也应提及;而态度是否科学属于引申观点,不作为必答内容。
第三大题:
第1 小题
这是一道阐释题,是一种“意现”资料内容的试题类型。所谓“意现”,就是深入理解资料的深层含义,发掘资料的潜在信息,把自己对于资料意义的理解,用完全不同于资料原文的语言表述出来,是对资料的一种精神再现。而阐释,是对语言的本来含义的说明,在本题中,就是对G 所长的话语进行本来含义的发掘、说明,对资料内容进行精神实质的再现。阐释语言中蕴含的观点,要注意客观性,只能是解释、说明,揭示其本来含义,不能对观点进行评论,不能掺入作答者自身的观点。从G 所长的话本身来看,违反逻辑同一律,对同一对象的评价,其实不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任意转化;但是联系资料引用G 所长这段话的语境,实际是对怒江水电建设而发,以不同国家居民对待鲸鱼的方式借喻水电开发问题。要注意到G 所长所说的话,评价的对象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鲸鱼处理方式:放生与捕食,两者的评价条件具有重要差异——环境不同,一种处理方式是发生在美国,一种在非洲,评价条件的这个差异,导致了评价结果的殊途同归。这是由于评价事物的标准,一定要符合事物所处的环境条件,评价一种行为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必须根据这种行为所发生的环境。因此,按照这种“环境决定论”,事物的善恶、是非、对错只能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是非。基于这种逻辑和哲学观点,人类必须根据环境条件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例如,要根据环境是在美国还是在非洲,决定自己是放生鲸鱼还是捕食鲸鱼。“环境决定行为模式”,现实意义在于,政府决策必须符合国情、地区情况,这就是“国情、地情决定论”的哲学渊源。
在作答中,要把握鲸鱼例子蕴含的“环境决定论”,与政府决策的“国情、地情决定论”的联系,将作答的立意确定为“是否开发开发水电资源,要根据一个国家、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作答的程序,第一步要理解、判断G 所长话语的含义、真实重心所在,即透过鲸鱼问题表露出来的支持水电开发观点;第二步要揭示其话语的表层含义,即“环境决定论”,环境不同,适用标准不同,选择的行为模式不同;第三步,对话语中事例所蕴含的意义进行展开,明确指出“环境决定论”的深一层意义是“国情、地情决定论”,人类的行为、政府的决策要依据国情、地情做出取舍;最后,要点出话语的深层隐喻,是借彼喻此,借鲸鱼的例子说明对待水电开发的取舍原则,把话语同作答核心问题——怒江水电开发结合起来,最终落实到水电开发问题上,进一步深入阐明G 所长的话,根本上是要说明,开发或不开发水电,要根据国情、区情来决定。
标签:申论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