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编辑:lixy
2012-09-06
【编者按】山西公考申论历年试题分析及备考指南
山西公务员考试的复习已进入关键时刻,申论考试一直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头戏,它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然而很多考生对主观性试题为主的申论感到吃力。那么,在备考时,怎样突破申论的难关呢?在考前的一个多月里,根据历年山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的试题题材为考生从试题类型以及备考技巧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指导,帮助考生更好的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
一、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主要特点:
山西历年申论考试题材:
2006年 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2007年 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
2008年 读书与读屏二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推动全民阅读活动
2009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从这几年的试题选材,可以大致的分析出山西省申论考试选材的特点:
1、命题内容基本上是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
很多省份的申论选题都倾向于选择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而山西省近几年的选题则更倾向于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如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问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等等,往往是长期性的问题,有着更强的社会普适性。因此,对于报考山西省公务员的考试来说,不仅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更是要把注意力放到社会长期存在的 一些问题上。
2、选材多微观、具体,多从具体的事例入手
山西的申论命题,从宏观高度组织题材的很少,而是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选取一些具体的、特定领域的某一方面事例来组织材料,命题思路基本上是以小见大。如2007年从青藏铁路的开通对西藏环境的影响、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等具体事例看到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的关系;2008年从表扬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升学压力下坚持让学生们阅读看到阅读的重要性;2009年从大同北路梆子《琴笳赋》演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也被写成了教材强调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从具体事例入手,也使得概括问题的难度相对适中。
3、山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题量有较大的变化
2006年 | 一、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20分) 二、用不超过4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30分) 三、自拟题目进行论述,用不超过1000字的篇幅提出如何完善经济适用房政策,要求有针对性和可行性。(50分) |
2007年 | 一、假如上述给定的材料是你在城乡调查研究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请用不超过4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以供领导审阅。要求:归纳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0分) 二、请用300字以内的篇幅就如何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三条以上的对策和建议。要求:条理清晰,对策建议有针对性,切实可行。(20分) 三、请结合给定材料,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 ”的角度,用不少于800字的篇幅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
2008年 | 一、进入信息社会和经济化时代之后,阅读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请结合给定资料,概述当今信息社会公众阅读呈现的主要特点。 要求:概括全面,表述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100字。(满分15分) 二、给定资料反映出,当今社会“读报”与“读屏”两种阅读方式并存,请根据给定资料,分析“读报”与“读屏”的关系问题。 要求:简明扼要,表述清楚,字数不超过350字。(满分20分) 三、给定材料中指出,当前不少人阅读趋向“浅化”和“功利化”,请结合给定资料,简述如何解决“浅阅读盛行和功利化阅读泛滥问题。 要求:思路开阔,针对性,可行性强,有条理,字数不超过400字。(满分25分) 四、请结合你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和体会,以“阅读经典传承文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符合题意,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字数在1000——1200字。(满分40分) |
2009年 | 一、在给定资料范围内,概括出我国目前文化多样化的表现形态。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语言通顺,200字以内。(15分) 二、结合给定资料,论述在当今我国青少年一代的成长教育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要求:论析文字能够贴近社会现实实际,论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性,300字以内。(20分) 三、结合给定资料所提供的实例,论述如何充分利用商业化运作方式,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要求:观点鲜明,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可行性。300字以内。(25分) 四、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论述保护与弘扬山西传统文化和民间文艺的重要性,提出自己对山西文化强省的可行性建议。 要求:论点突出,内容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文字表达严谨、流畅。1000字左右。(40分) |
更多内容请进入:
标签:山西公务员申论真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