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irj
2012-11-14
鉴于大家对山西公务员考试资料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3河南公务员面试十八大热点:养老预期影响职业选择”一文,供大家参考!
2013河南公务员面试十八大热点:养老预期影响职业选择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两亿,约占总人口的14%。但现有的养老服务、护理康复机构数量、养老保障等还远不能满足需求。未来十年,我们如何养老?国家在养老保障上应该有什么作为?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76人参与),86.4%的人期待未来十年国家加大老人护理康复方面的投入。受访者来自31个省(区、市),90后占14.4%,80后占48.7%,70后占25.6%。民企员工占28.4%,国企员工占16.2%,事业单位员工占13.8%,外企员工占9.9%,农民工占5.2%,农民占4.9%,党政机关人员占3.9%。
仅5.5%的人打算把父母送到养老机构养老
“养儿方知父母恩。”湖北武汉某国企员工李苑,很想让父母和公婆舒服地安度晚年。现实情况却是,她和爱人工作忙,双方父母只能轮流帮忙照看孩子。今年春节期间,刚7个月大的孩子咳嗽老不好,李苑的母亲因为照顾孩子劳累,加上血脂高,心脏病复发住院了。李苑既要去医院陪护母亲,又要抽空回家看孩子,着实感觉分身乏术。
在北京从事零售工作的郭媛,也最怕父母生病,“他们一生病,我和老公两人就得忙到脚朝天。排队挂号、检查取药等,太麻烦了。”
郭媛的公婆住在河北衡水老家,他们曾想把老人接到北京。可他们家在六楼,没电梯,老人上下楼不方便,“我们换房折腾不起,给他们租房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老人怕给我们添麻烦,都很少来京。”
调查显示,当前年轻人的养老问题具体表现在: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54.1%);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53.4%);生活成本高,无力负担(52.7%);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39.7%);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36.4%);护理、康复医疗短缺(32.8%);无法满足父母情感需要(31.5%);父母老年生活过于单调(27.9%);养老机构不足(24.7%);医疗费用异地结算太麻烦(23.2%)等。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青年教师童潇指出,现在大部分青年是独生子女,很多和父母不在同一座城市,即使有能力把父母接到工作地,异地医保等手续也比较繁琐,要先在父母原居住地办理“居外就医”手续,然后到子女居住地盖章开证明,将来报销再回原居住地。知识水平不高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很难办好。
当前青年打算如何为父母养老?排名前三的是:让父母住在附近,就近照顾(45.0%);和父母住在一起,亲自照顾(44.8%);定期看望父母(27.3%)。接下来还有:给父母赡养费(20.3%);把父母接到工作城市照顾(16.7%);为照顾父母回老家(10.3%)等。仅5.5%的人选择把父母送到养老机构。
“养老预期已经影响年轻人的职业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同类型单位的人对养老的预期有很大不同。在国企工作的李苑说:“四位老人都有退休工资,生小病不打紧,大病也有医保。我相信到他们年纪更大时,社保机制会更完善,孩子也大了,我们年富力强,相信养老更不成问题。”
郭媛则对养老问题比较担忧。她说,私企很少会要上了年纪的员工,自己很可能不到退休年龄就得退休,同时负担四位老人会很困难。她现在只想趁年轻多赚些钱,将来养老才不至于捉襟见肘。
“养老预期已经影响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翼说,进入不同类型的单位,不光现在待遇不同,退休后差距更大。这使得青年在职业规划上产生逐利动机,并一味求稳,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张翼指出,目前改革到了攻坚阶段。一般企业的员工是社会养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则依然是单位养老,未来十年国家应该下决心下力气解决这种差异,缩小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养老差距。
调查显示,52.4%的人期待缩小城乡养老待遇差距;43.3%的人希望破除退休养老双轨制。
“养老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童潇建议,各地政府要加大养老投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也应当投资护理康复等领域,缓解护工缺乏现状,减轻青年负担。
调查显示,86.4%的人期待未来十年国家加大老人护理康复方面的投入。
张翼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打通城市农村之间相对封闭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可以全国结算的保险体系。二是年轻人的父母要有均等的公共服务享受权利。父母能进入城市生活,年轻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增加,才能全心全意做好工作,为城市提供活力。
调查显示,64.1%的人希望扩大养老保障覆盖范围;49.2%的人希望医疗费用可以异地结算;35.6%的人建议准许老人户口随子女迁移。
标签:山西公务员行测辅导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