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节血不力下的“血荒”

编辑:zhangf

2012-11-21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小编总结归纳,2013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节血不力下的“血荒”,希望对考生备考有帮助。

2013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节血不力下的“血荒”

近日,一些地方再现“血液告急”的剧目,手术“被择期”、家属“被献血”的消息见诸媒体。纷纷扰扰的信息之下,甚至让人感觉“血荒”似乎渐成一种常态。这显然不太正常——《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下称《献血法》)已颁布实施13年,“血荒”的范围、频率、程度何以未能改观?

大凡“物品”稀缺,解决之道无非是开源与节流两条。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就乃“开源”之举。除党政机关组织动员职工义务献血之外,街头招募的志愿者成为了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这样,成千上万的义务鲜血者,汇成献血之源。但这也容易造成采血量的季节性波动,出现采血“靠天吃饭”的问题。如若不能更加充分地保障献血者对用血的知情权,一些人可能就会对血液管理机构成本不公开、信息不透明心生疑虑,主动献血的心气就不会那么高——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口的献血率是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在开源的问题上,无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比之下,节流的问题同样要受到高度重视。虽然还没有数据证实宝贵的血液在临床上出现滥用情况,可一些医生还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出需要在血液使用上强调节流,需要注意传统医疗方式血液用量较多的问题,特别是要改变节血新技术推广不力的状况。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说,目前国内医疗机构用血浪费、临床凭经验输血的现象依然存在,而“自体输血”等节血技术推广缓慢。

所谓“自体输血”,是指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其优点是无需检测、无传染病,且能有效缓解血源紧张等。研究表明,如果全面推开“自体输血”技术,至少可以减少目前医院1/3的异体血用量。更关键的是,该技术早已成熟,目前发达国家手术病人中“自体输血”的比例约在30%—40%。显然,“自体输血”给安全用血、合理用血带来无限遐想。现实的情况是,“自体输血”这一节血技术在《献血法》诞生之初即已写入并提倡,可由于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制约,该技术仍然在临床应用不足。据了解,一台自体输血仪大致需要30万元,使用中的一次性耗材价格也要1000多元,再加上机器的运行费用,特别是需要配备的人力增加,一些医院不能或不愿使用该项技术;而对患者来说,按现行收费标准匡算,使用“自体输血”比购买异体血的费用还要贵,且这笔钱不在医保报销范围,患者的意愿可想而知。

卫生部今年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三级医院要建立血液库存预警机制,开展和推广“自体输血”。期待新的措施能终止“血荒”的尴尬状况,更希望相应的政策安排能够立足引导——倘若医患双方都能从“自体输血”中获益,纾解“血荒”就能告别“救火”式的窘迫。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