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zhangrongfangcms
2013-02-10
随着公务员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考公务员,在此,威廉希尔app 的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和公共科目考试大纲的如期发布,对广大有远大人生理想的考生来说,新的一次冲刺征程又要开始了。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至今已走过了18个年头,命题机制逐步走向成熟是2005年之后的事情。专家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命题方面的一些特点与广大考生分享和交流,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备考有一些有益的启发。
通过对2005年之后国考真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从表面来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的试卷结构、题型设置可谓是稳中有变;从更深层次来看,其所涉及的考点方法、能力要求、知识范围又是变中有不变。
表1 国考命题特点总结表
国考命题“四变”国考命题“四不变”
①试卷结构调整变化
②题型题量组合变化
③考点方法创新变化
④知识范围扩展变化①五大板块稳定不变
②基础题型稳定不变
③能力要求稳定不变
④考查重点稳定不变
一、试卷结构调整变化,五大板块稳定不变
国考行测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这五大板块,这一稳定的试卷结构标志着考试已经趋于成熟。但这五大板块在试卷中的先后顺序却是不断进行调整的。考生可参见下表:
表2 2005—2011年国考行测试卷结构及题量分析表
年份题量位置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
2011年135常识判断(25)言语理解(40)数量关系(15)判断推理(40)资料分析(15)
2010年140言语理解(40)数量关系(15)判断推理(35)资料分析(25)常识判断(25)
2009年140常识判断(25)言语理解(40)判断推理(35)数量关系(20)资料分析(20)
2008年140言语理解(40)数量关系(20)判断推理(35)常识判断(25)资料分析(20)
2007年140言语理解(40)数量关系(20)判断推理(35)常识判断(25)资料分析(20)
2006年135言语理解(30)数量关系(20)判断推理(45)常识判断(20)资料分析(20)
2005年135言语理解(25)数量关系(25)判断推理(45)常识判断(20)资料分析(20)
板块顺序并不决定考生的做题顺序,专家建议考生做题可参照试卷的自然顺序,遵从由易至难的原则。做题时切忌在一道题上停留过久。遇到难题,可跳过往下做,待试卷答完后再返回看先前未答出的题,否则,就有可能浪费宝贵的时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题型题量组合变化,基础题型稳定不变
由表2我们可知,近年来国考总题量的发展轨迹是“变化(135→140)—稳定(140)—变化(140→135)”,各版块内部的题型题量不断组合变化。试题结合公务员工作实际,突出命题的能力导向,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2011年行测分A、B卷,题目一样,题型顺序和选项顺序不尽相同,但基础题型却都为片段阅读、逻辑填空、数学运算、数字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图形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等。
表3 国考行测题型题量组合变化表
2011年2010年2009年
言语理解与表达(40)逻辑填空(20)言语理解与表达(40)选词填空(20)言语理解与表达(40)选词填空(20)
片段阅读(20)片段阅读(20)片段阅读(20)
数量关系(15)数学运算(15)数量关系(15)数字推理(5)判断推理(35)图形推理(5)
数学运算(10)定义判断(10)
判断推理(40)图形推理(10)判断推理(35)图形推理(10)类比推理(10)
定义判断(10)定义判断(10)逻辑判断(10)
类比推理(10)类比推理(5)数量关系(20)数字推理(5)
逻辑判断(10)逻辑判断(10)数学运算(15)
言语理解与表达在2007年后题量稳定在了40道,同年开始出现选词填空,题量与片段阅读各占一半。位置是片段阅读在前,选词填空在后。2008年与2007年考查情况一致。2009年开始选词填空置于片段阅读前。
数量关系最显著的变化是2011年数字推理缺席考试。
判断推理这一快板题量组合变化最明显。2009、2010年的总题量均为35道,题型顺序均为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题量分配分别是5、10、10、10和10、10、5、10。2011年总题量为40道,各个题型平均分配总题量。
常识判读最主要的变化是近年来突出对国情社情的考查。
题型题量组合变化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试卷题型题量比例,进一步提高区分度。2011年题量由140减少到135题,取消了数字推理题型。同时,数学运算增加了5道,资料分析题量由25题减少到15题,判断推理中类比推理由5题增加为10题。2010、2011两年大规模调整题型题量,体现了命题人对提高试题区分度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三、考点方法创新变化,能力要求稳定不变
国家公务员考试旨在测查应试者从事行政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从历年考试内容来看,这些能力要求是稳定不变的,包括数理能力、言语理解能力、观察辨别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常识再认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等。可以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建立了十分完善的机制。
一个完善的机制,必须要有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机制发展的活力。否则,就有可能陷入僵化的泥潭,裹步不前。随着考试的不断发展,考试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由此推动着考试内容的创新变化,表现在具体的考题上,就是考点的不断翻新,解题方法的不断优化。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例题1.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89题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⑤,③④⑥ B.①④⑥,②③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②④⑥
这种题型名为“图形分类”,在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首次出现,其核心思路是要寻找一种分类标准,使得两组图形有各自共同的特征。(该题规律为①④⑥都有竖直对称轴;②③⑤都有水平对称轴。)显然,解这种题目,必须建立在深刻认识图形间的联系和差异,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和辨别能力,这和传统题型是一致的。就这一题型的解题思路而言,和古典型图形推理也是一致的,我们可以看下面一道题。
例题2.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84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观察两组图形,每组图形的内部图形与外部图形相接的边数,依次是0、1、2。当然,只有这一个规律并不能直接选出答案,因此,还需寻找别的规律。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第一组图形中,外部图形的边数依次是6、4、5;第二组图形中,外部图形的边数依次是5、3、(4)。两个角度结合,可以直接选出答案C。
显然,例题1的核心考点是几何性质当中的对称性问题,例题2的核心考点是图形构成当中的线条数,两类题型都考查的是考生对图形构成、几何性质的分析推理能力。
四、知识范围扩展变化,考查重点稳定不变
行测考试是能力考试,但能力的提升必然以知识的储备为基础。从真题分析来看,行测试卷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是扩展变化的,无论是言语理解部分的取材范围,还是数学运算所涉及的数学知识,都有明显的扩展。最引人注目的变化还是在常识判断,从侧重于法律演变到侧重国情社情、综合管理素质。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万人争过独木桥”的考试,正因其竞争的激烈性,令很多考生望而生怯。要想取得最后的成功,必须依托与有深度的专项复习和练习,按照认识考试、掌握核心知识和方法、提升解题效率的备考方式,扎实备考。
更多信息:
标签:山东公务员行测辅导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