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务员面试模拟题练习精选:综合分析类

编辑:sx_liss

2014-08-20

【摘要】又到一年面试季,同学们开始准备面试了吗?欢迎阅读江西公务员面试模拟题练习精选:综合分析类

第一题:近日,《新闻联播》一则寻人启事,引发热议,很多人开始对《新闻联播》刮目相看,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参考解析】

媒体“走转改”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要求的重大创新,是新闻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实践。现今各类新闻也将改版作为重中之重,作为国内新闻媒体中收视率极高的《新闻联播》日前播出了一则寻人启事,顿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有人形容这是“破天荒”的创举,有人赞叹《新闻联播》更有了“人情味”;也有人悲观的认为这是一种特例或许会成为“绝版”。无论《新闻联播》是有心还是无意,事实上它播出的这则寻人启事引发的热议表明了媒体“走转改”的社会需求和自我需求。

一直以来新闻媒体,尤其是《新闻联播》这样的媒体节目都是以宏观时政话题的报道为主,缺乏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内容,不仅使新闻节目远离群众,缺乏人文关怀;而且也使自身发展缺乏活力,生命力暗淡。对此媒体转改势在必行。

第一,媒体工作者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弄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在宏观把握国家大政方针的同时,要增强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自觉性,增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历史使命感。深入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生存状况,感受人民群众的冷暖,反映群众的渴望,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用群众的语言写群众身边的事,用通俗的语言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多说短话、实话、新话,少说大话、空话、套话。

第二,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提倡和鼓励媒体的改革,不要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影响媒体的独立性和思想性。鼓励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政府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提供参考。为媒体走基层,为百姓服务提供制度化的保证和支持。

第三,社会大众要支持和相应媒体转改的行动,不弄虚作假,洗刷媒体,浪费社会资源,要向媒体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提高自觉性。

第四,国内的新闻媒体应该坚持将“走转改”这种改革继续下去,持之以恒,不断深化,要确保其制度化、常态化,不要走形式、成绝版。

第五,我们的相关政府部门在鼓励支持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与对待。这次《新闻联播》的寻人启事播出后,无疑也对当地警力造成压力,使得当地官员不敢无动于衷,桂林民警也全体出动寻找。寻人需要靠警方,但是警方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媒体的报道而过分关注,不要让媒体的这种改革成为一种“突兀效应”。

《新闻联播》播放寻母启事,不仅标志着自己探寻转改的决心和尝试,而且通过实际行动宣扬了社会中的孝行美德,拉近了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新闻联播》的转改带头作用必将更大更快的促进新闻媒体界的转改工作。

第二题:硕士生毕业回家种地,父亲愤而服毒自杀,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甚至陷入毕业就失业的局面。近日,河北一硕士毕业生由于没有找到理想工作,最后决定回家种地,父亲气的服毒自尽,幸而被抢救。但与此同时他本人也成为了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瞬间引发争议。这一事件很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学历不等于能力。现在很多研究生抱着自己的硕士文凭,认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他们要求稳定的工作,安逸的环境,最重要是要有高收入。然而,现在的用人单位已经不再一味的去追逐高学历,而是更看重能力,能力往往比学历更要吸引人。所以学生在读书期间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真才实学,没有真本事,就不可能找到好工作。其次,就业时学生注意不要眼高手低,尤其是现在的研究生,很多人都想找“铁饭碗”,像题干中说的这位硕士生也是这样,认为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就干脆放弃找工作的机会而回家种地,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先就业再择业。总之,学生本身要有过硬的素质,观念的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从制度角度讲,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扩招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研究生就业难的另一诱因。从2009年开始,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难问题,我国开始对研究生进行扩招。但研究生扩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只是将就业难的问题延后,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国家还是应该实施更积极地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争取为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从高校的教育来说,我们现在的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上还是一成不变的,部分院校没有根据我们的社会需要来进行合理安排,尤其是很多专业只是单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并没有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与我们的社会需求有些脱离。再者,现在很多高校在培养研究生时都属于“批量生产”。扩招之后,高校的教育资源并没有随之增长,基本上都是一个导师带若干研究生甚至数十名之多,研究生的含金量大打折扣。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上要把紧关卡,避免论文抄袭、科研能力下降等现象的扩大。

第四,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正确看待现今的“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如题干中的事件,硕士生毕业回家种地,无论原因如何,本身一定会承受一定的压力,而村里人的议论更是促使其父亲自杀的源头。村里乡亲更是以此教育孩子不用再读书了,“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事实上,我们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一事件,现在全国就业形势都非常严峻,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都是有情可原的。我们应该纠正这种落后的认识,应该清楚工作无贵贱之分,不能过分苛责,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与理解。至于村民说的“读书无用论”,我认为这还是有些片面了,在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中,知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多读书的益处远非只是为就业。

作为一个个案,我们应该给予这个家庭更多的关怀,而不是苛责。但是作为社会群体的一种现象,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反省,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的个案不会泛化成我们社会的共通现象。

第三题:现在公务员队伍中有称兄道弟的现象,你怎么看待?

【参考解析】

公务员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所以在公开的场合和工作期间,我们只能是国家的工作人员,代表着我们这个群体和我们本单位的形象,在我们周围除了领导,就是同事、下级、上级,还有我们的服务对象--人民群众。我们一定要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率先垂范,做守法遵纪的楷模,绝对不可以把社会上或者江湖上的不良习气带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去。

当然,公务员也有自己的朋友、同学、兄弟,也是社会的人。也需要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的交往空间。我们在工作之余和自己的同学朋友聚会,称兄弟姐妹也未尝不可,这恰恰反映了我们更加人性化的一面,同学、朋友也不仅是我们干好工作的有力后盾,更是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动力和有力的支持。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时刻心中装着自己的责任,时刻装着自己的服务对象,坚持自己的原则底线。对于同学、朋友,我们要宽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交往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断的完善和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处理好工作和友情亲情的关系,这样才会是一个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第四题:打工父母为了干活挣钱,不得已把年糼的孩子用铁链锁在工地上防止走丢。请你谈谈对这件事的认识?

【参考解析】

这个事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叹,更有深深的思考。说明当前社会上对于打工子女的生活、成长、教育等方面存着管理的漏洞和相关资源的贫乏。

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村里人来到城市务工成为打工一族,其后代子女也随之走进了城市,过早的经历着人生的波折。由于父母居无定所,收入有限,忙碌无暇,致使子女无人照料,产生安全隐患,亦不能享受应有的教育。于是,一些打工父母只能先做到把孩子养大,先积累收入,同时出于安全考虑只能把孩子置于眼皮底下,乃至带到工作现场,又怕走丢所以才锁住孩子,也就顾不得教育了。但是这样以来,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是不利的。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极端性格,甚至会引发对父母的怨恨。同时,看似安全的做法其实反而可能更危险,一旦出现意外,孩子想跑也是不可能的。再有,锁住的不仅是身体也锁住了受教育的机会,荒废了大好的时光。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单一的埋怨、批判孩子的父母,而是号召全社会都来高度重视,切实努力化解这一困境。

首先,加强组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应该针对打工子女的生存和教育困境问题,成立专项的负责科室,做到专人专职。同时,以街道和社区为主要力量,打造针对打工子女的服务平台,积极行动起来主动管理本辖区内的相关问题。还要加强宣传的力度,通过多种宣传的方式,让来城里务工的父母能够知晓政府的服务平台,及时寻求帮助。

其次,两端配合提供强化服务。比如,在城市一端要加大扶持打工子女学前教育和安全管理的力度。通过政策支持、财政拨款和社会力量三结合的方式,强化教育资源的倾斜幅度,拓宽发展的渠道,建立一批有资格的打工子女学前教育机构,提供较优良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另外,在农村一端,也就是进城务工人员户籍地政府也要行动起来,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把年幼子女留在当地接受教育,坚决投入财力、物力、人力,积极创造条件,与留守的老人或与在本地有监护人职责的其他人员共同管理好、培养好外出父母留下的年幼子女。

再次,系统化研究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户口、教育、住房等一系列问题。改革落后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适应时代需求,切实保障基层民众需要的制度。全局性地解决题目中所说的打工子女生活与教育的困境。

最后,我认为打工子女的困境是一件影响深远的问题,政府与社会等各方力量,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早日破解这一困境。

ps: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总结】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西公务员面试模拟题练习精选:综合分析类,祝各位一举成功!

标签:面试模拟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