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公务员申论冲刺试卷

编辑:

2014-08-02

西方国家的经验,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

冯骥才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办画展时看到,沿着多瑙河边的山顶上有一个城堡,非常漂亮。后来一个女读者请他到自己家做客,冯骥才一看,就是那个城堡,屋子里到处都是古董。后来,冯骥才才知道,这个古堡按照奥地利政府的规定,他们只花了一个先令买下来。这些古堡没人继承,维修和居住使用的经济负担很大,政府后来象征性出售,但房主买这个古堡有一个条件限制,要修理、保养好古堡,按照政府的法律修理和使用,用原来的材料,由政府指定的工匠来修理,屋子里面的东西都统计过,只能使用不能卖,所有的物品坏了都要赔偿,用于建筑保护。

萨尔茨堡的保护体现了政府在文化保护方面的重大意义。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归国家文物局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归文化部非遗司管理,村镇建设归建设部村镇司管,有些业务又归农业部管。而村落本身既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又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一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哪头都不靠,也没有一个明确的部门专门负责。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虽然评定出160多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但评定标准是从建筑方面考虑的,且门槛很高,而很多拥有国家级‘非遗’的传统村落又不见得能列入其中。结果,传统村落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多瑙河边上的古堡就这么保护下来的。关键是地方政府官员懂得不懂得文化,爱不爱这些东西,如果政府不热爱它,不是从文化的本身去为它想办法,只是拿它赚钱搞商业开发,或者视为封建落后的产物进行改造,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强迫他们搬到筒子楼里,这些古村的消亡势必不可避免。”对部分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DP的做法,冯骥才痛心地指出:“最大的文化遗产是古村落,一个地区的经济有兴衰,但唯有文化是永远攥在手中不变的王牌,是永恒的资源。”

对古村的未来,冯骥才很悲观。“现在城市的悲剧正在向农村转移,打着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口号,大批的房地产商把城市土地开发完了后,正在转向农村,因为农村还有大量的土地。这一波,如果我们的政府控制不了,千姿万态中国的村落就会变成城市里那些建筑垃圾。”

5.“有族必有祠,无庙不成村”。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陂下古村,最出名的就是大规模、密集型且具有特色的祠堂建筑群落。为保存这些文化遗产,“修旧如旧”的“时尚风”也刮到了这片古村。在一处号称“修旧如旧”的清朝祠堂大门前,建筑上配的却全是简体字。

古村落翻修涉及传统文化和古建筑方面的知识,而且需要相应的历史学、文化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做背景,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程。缺乏专业性的指导,翻修必将对古村落造成极大的损害。不过“修旧如旧”也有成功的。在政府斥资建造、专家参与的仿古建筑中,江西省吉安庐陵文化生态公园算是一个成功典型。园中充满了庐陵风格的仿古建筑,也置入了不少从古村中收来的楹联、匾额、花轿等文物。一位工作人员说:“新墙中嵌着的那块老墙,就是从村民推倒的老宅中‘捡’来的老古董。这里很多仿古建筑中都有真文物,让‘修旧如旧’更有参考模板。”她认为,文化园极力仿古,就是希望以此把祖先的智慧产物保留下来,至少把外观保留下来,供后人观瞻。

6.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活”在今天的传统,也是古村落的内涵与精神所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既指有形的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美术制品、民间艺术作品、服饰器具等;又指无形的文化遗产,如传统艺术技能、传统工艺技能、民俗技能等。千百年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以绵绵的生命力,跨越时空,延续至今,被誉为“文化活化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民族民间文化整理研究和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国家设立了众多研究机构,许多省市区都成立了专门的民族博物馆或少数民族文物展室。文化部还对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突出的地方,进行评选和命名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文化部等多个部门开展了10部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撰工作,唤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文化系统5万余人的参与,经过十多年全面深入的搜集整理,抢救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已远远跟不上形势的急剧变化:各民族被誉为民族民间文化“活的图书馆”的民间艺人多已年逾古稀,或相继去世;不少青年对民族传统和民间艺术了无兴致,导致民间文化后继乏人;大量民间工艺逐渐失传,许多传统礼仪习俗濒临绝迹……

7.丝绸织锦、陶瓷、漆器,向来是我们这个东方古国的骄傲。但这些曾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宝”的民族民间工艺,却共同面临困境。

代表着古代最高织锦技术水平的南京云锦,商周时即为宫廷御用,1956年周总理曾专门指示:“一定要把云锦继承下来发扬光大!”80年代初,南京云锦研究所因完美复制了马王堆薄如蝉翼、轻如烟尘的素沙蚕衣,名噪一时。但如今其最关键的挑花绝技已失传,研究所生存困难。

在更远的南方,闻名天下的蜀锦如今只有一台机器还在运转,解放初期国家为保护壮锦建起的6个厂只剩其一,宋锦沦为裱画的边角料,都锦生的名牌含义发生变化……几千年流传至今的工艺空余绝响。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因而艺人工匠的个人生存条件,是这些民间技艺存在的前提。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存的大多数民间文化形式如说唱、谣谚、故事、剪纸、皮影等都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一些艺术大师只能勉强维持,更别说授徒传艺发扬光大了。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因为后继无人,随着老艺人工匠的过世,用不了多久,陇东皮影、桐乡竹刻、山东潍坊享誉世界的核雕、黄河流域独特的船夫号子,都将从我们的身边消失。

一些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史诗流失更为严重。云南哈尼族能诵唱数万行史诗的民间艺人故去了,带走了这个民族曾经灿烂的篇章;黑龙江少数民族古老的英雄说唱“伊玛堪”、“摩苏昆”、“乌钦”堪称史诗性杰作,但如今赫哲族伊玛堪的最后一位传人已经去世,鄂伦春摩苏昆的说唱者也只剩下一位。

令人心惊的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式微带有普遍性。参加农村文化遗产调查的全国人大常委聂大江沉痛地说,这些年调研中听得最多的词是“滑坡”,而那些六七十岁的老艺人的倾诉,让聂大江至今心绪难平。

标签:申论模拟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