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9-29
36( 单选题 )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一般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物价涨幅,这主要因为CPI是根据一国消费者最终消费支出的商品种类和权重编制的价格指数,该指数直接地影响居民收入的真实购买力。政府从维护居民收入的真实购买力。政府从维护居民福利的角度看,没有哪个价格指数比CPI更合适、更体贴民意了。而食品价格被动主导了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波动,这不仅仅因为食品价格在商品篮子中占超过三成以上的比重,更重要的是食品价格本身波动剧烈,故而关注食品价格波动成为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重中之重。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说明在中国食品价格为何成为研究通胀问题的焦点
B. 分析控制食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
C. 解释食品价格波动如何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产生影响
D. 强调提高居民的真实购买力应从控制食品价格入手
答案: A,
考点:主旨概括解析 文段开头指出通货膨胀通常用CPI衡量,并解释了原因;紧接着指出食品价格主导了CPI,最后“故而”引出文段重点“关注食品价格波动成为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就在解释我们研究通货膨胀为什么要把研究中国食品价格作为重点。本题正确答案为A。
37( 单选题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雕塑一直未被看作是与绘画同等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学术中也只有“画学”而没有“雕塑学”。历史上的这种不重视,造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具有极高史料研究价值的石雕作品流失海外。而今天,新兴收藏家的目光也只停留在艺术品的财富表象上,因此使得元、明、清三代的铜鎏金佛像价格一路飞涨,而面对那些真正体现中国雕塑文化及历史风貌的高古石雕时,他们表现得却有些畏畏缩缩、举棋不定,这难免让人觉得遗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 观念上重视雕塑艺术的意义
B. 高古雕像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
C. 目前雕塑收藏家不成熟的心态
D. 雕塑收藏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状况
答案: B,
考点:主旨概括解析 文段开头交代雕塑不被重视导致很多石雕作品流失海外,今天收藏家们虽然开始重视雕塑,但是只停留在财富表象,一些体现雕塑文化及历史风貌的高古石雕仍然被忽视。文段因此后面是文段重点,话题是围绕雕塑作品展开,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38( 单选题 )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乌托邦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反乌托邦主体则是将其逻辑进行推演,最终会发现理想(主要是对制度和技术的崇拜)往往会导致种种无法控制的弊端:极权统治、非人性社会、精神压抑等。与乌托邦批判“旧”或允诺“新”的热度相比,反乌托邦的语汇更加冷峻,也更尊重人性的真实。大多数反乌托邦作品都充满想象力和黑色幽默,其辛辣的讽刺让我们哭笑不得,然后冷汗涔涔。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揭示乌托邦理想的弊端
B. 介绍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
C. 描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D. 指出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作品的差异
答案: B,
考点:主旨概括解析 文段为分总结构,第一句话以人们对乌托邦的向往作为铺垫引出话题,第二句话介绍反乌托邦的主题;第三句话介绍反乌托邦的语汇特点,最后一句话总结反乌托邦作品的整体特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39( 单选题 )英国有着高福利的传统,1601年英国引入世界首部《济贫法》,1948年依据《贝弗里奇计划》,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承诺提供“从摇篮到坟墓”全天候福利保障制度服务,但随着经济不景气、尤其是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英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目前已达16%,养老金严重入不敷出,目前养老金缺口已达GDP的26%。养老金改革合情合理,但这无疑触动了国民养老费用的奶酪,遭至强烈反抗也在情理之中。显然,福利制度的刚性特征使得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描述英国养老金改革计划举步维艰的状况
B. 揭示人口老龄化对英国政府提出的新要求
C. 反思英国实行全天候福利保障制度的弊端
D. 分析英国高福利传统难以为继的客观原因
答案: A,
考点:主旨概括解析 文段为分总结构,开头介绍了英国高福利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紧接着“但”指出该制度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情况下暴露出来的问题,养老金入不敷出;最后一句话重申观点,这种福利保障制度制约了养老金改革计划。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40( 单选题 )历史上,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如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都是或曾是帝国的语言,这些帝国曾积极促进其他民族使用它们的语言。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英国和法国都曾坚持在其殖民地使用自己的语言,但大多数前殖民地独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努力用本土言语代替帝国语言,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本土语言是民族独立的重要标志
B. 语言使用是政治权力的某种表现
C. 利用权力推行语言是无法持续的
D. 殖民统治对语言分布有深刻影响
答案: B,
考点:意图判断解析 文段是总分结构,开头提出观点“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后文分两层进行解释说明,第二句话以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大多是曾经的帝国语言为例进行论证;第三句话以殖民地独立之后,努力推行本土语言为例进行论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41( 单选题 )全球变暖是老天爷对人类开出的罚单。便宜且容易利用的矿石燃料,是推动近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但科学证明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人类必须为自己的排放埋单。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此事就相对简单,不管成本多大,最终都由这个国家承担。但问题是,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国情和历史大不相同,这张巨额罚单究竟在各国如何分配,就成了关于全球变暖问题谈判最核心的问题。所有的国家,他们做出的所有的减排承诺,最后都会有一张价格标签,承诺越多,价码越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减排成本份额应按各国的排放量合理分配
B. 沉重的减排成本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C. 遏制全球变暖需要支付巨额经济成本
D. 利益是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最大症结
答案: D,
考点:意图判断解析 文段开头提出全球变暖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人类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埋单。“但”之后引出问题症结,这张巨额罚单究竟在各国间如何分配成为最核心的问题,换言之,即利益无法准确分配,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42( 单选题 )过去的20年间,金砖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对位置不约而同地发生了迅速而巨大的变化。需要强调的不仅是“迅速”和“巨大”,还应注意“不约而同”,因为金砖国家的崛起各自遵循了相去甚远的发展战略,增长模式各不相同。除了时间的同步性之外,金砖国家的经济奇迹并无多少共同之处。如果说“金砖”奇迹的确说明什么,恐怕最准确的结论应该是,这几个国家以自己的成功检验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一个古已有之的道理,证明新兴经济体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崛起,赶超西方世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金砖国家之间应建立固定的磋商机制
B. 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C. 新兴经济体显示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实力
D. 金砖国家之间在发展模式上差异很大
答案: D,
考点:意图判断解析 原文第二句话提出关注金砖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更需要关注“不约而同”,即金砖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模式发展,却取得了相同程度的发展成果;此外最后一句再次强调,这些金砖国家的成功验证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路,仍然在强调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种,不一定必须按照一个模式发展。因此文段重点突出的是金砖国家的发展模式不一样,答案为D项。
43( 单选题 ) 默读电视新闻、广告节目文稿的人,比观看电视节目本身的人能记住和回想起更多信息;你鄙视某杂志的价值原则、仍可津津有味地读它,如果电视节目出现这种情况,你就看不下去,赶紧换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愿把时间花在不同意的观点上,就不太可能进行反思,实际上对一切东西的质疑都将更为稀少。把两个书面记录摆在一起看,很容易发现不一致处,甚至能辨别出信息之间权威程度的差别;比较两个视频报道就比较麻烦,在被要求从两个互相冲突的电视报道中加以选择时,观众要么依靠直觉,要么依靠观看之前所相信的东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阅读文本比看电视更助于思考
B. 信息接受途径影响人的行为习惯
C. 电视有可能使人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D. 喜欢阅读的人比爱看电视的人更冷静
答案: A,
考点:意图判断解析 文段为分分结构,在阅读文本和看电视之间做比较,列举了几种情况:阅读文本能让人记住和回想更多信息;面对不认同的文本仍然可以阅读,甚至进行反思;把两个书面记录摆在一起容易发现不同之处,甚至辨别出差别。综合来看,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阅读文本更有助于思考。因此正确答案为A。
44( 单选题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食物匮乏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首要威胁。由于食物供应的不确定性和食物不能长期保存,人类一直过着饱一顿、饿几顿的生活,能够最大限度有效利用食物的个体具有生存优势。在经历了反复的饥荒选择后,具有生存优势的个体和他们体内的基因,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被保留下来。这些基因能在饱餐一顿后刺激大量分泌胰岛素,从而最大限度地转化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虽然这样做的代价是可能导致肥胖,但它对机体的危害所造成的生存威胁,却知道中年以后才会表现出来,而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的平均寿命不到30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古人的生存环境与现代人完全不同
B. 人类的生理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食物匮乏是人类长期应对的首要问题
D. 肥胖与人类生存繁衍的优势基因相关
答案: D,
考点:意图判断解析 文段开头前两句话介绍食物匮乏让具有生存优势的个体和他们体内的基因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被保留下来。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可能导致肥胖,而且直到中年以后才会表现出来,最后又补充说明人的平均寿命不到30岁,也就是说,这种代价通常不会对人们的肌体造成生存威胁。因此本题答案为D。
45( 单选题 )亚洲国家躲过了近年来的全球大萧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未被卷入2008年金融危机。然而近日一项调查显示,亚洲的债务水平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增长。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有部分合理理由。许多国家的超低息政策鼓励贷款,债务增长是财富增长的自然产物。但值得警惕的是,亚洲国家需要借助更大的债务规模来保持经济增长。这个信号表明,亚洲经济健康状况不像GDP增长速度反应的那样良好。亚洲目前债务水平总体来说低于亚洲,还处在安全范围内,但债务的迅速增长会让经济体更容易遭受冲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B. 亚洲国家需警惕陷入债务危机
C. 盲目追求GDP增长速度后患无穷
D. 要全面认识超低息贷款政策的利弊
答案: B,
考点:意图判断解析 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开头亚洲躲过了金融危机,但是债务水平增长较快,并进一步指出亚洲经济状况并不理想,债务迅速增长会让经济更容易受到冲击,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46( 单选题 )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心理情绪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气象条件使人情绪高涨、心情舒畅;不利的气象条件使人情绪低落、懒惰无力,甚至导致心理及精神病态和行为异常。研究表明,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事件,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世卫组织的一分资料表明,上世纪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全球约10万人患上抑郁症,精神病发病率上升8%。究其原因,是该现象引起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和天气灾难,超过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其出现坐卧不安、思维迟钝等精神异常状况。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异常天气会对人的精神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B. 抑郁症与气候异常、天气灾难有一定关系
C. 有必要深入研究厄尔尼诺等异常气象条件
D. 古代“天人合一”的说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答案: A,
考点:意图判断解析 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优先寻找文段的主旨句,文段是分总分的结构。“研究表明”后引导的句子即文段的主旨句。根据主旨句,后面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室对主旨句的举例论证及原因分析。只有A项是同义替换,所以答案选择A。纠错B选项抑郁症是围绕厄尔尼诺现象的举例论证展开的,不是文段的重点;
C选项也是在围绕举例论证论述的,不是文段重点;D选项文段没有涉及。
47( 单选题 )自人类在地球蛮荒的原野中诞生,自然的演化就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原始文明,先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人类屈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农业文明,随着智力的发育和对宇宙认知的增加,人类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入工业文明,人定胜天的骄傲心态侵蚀了人们的神经,人类开始无穷无尽地向自然索取资源,肆无忌惮地向大地倾倒垃圾。人类违背自然的行为,使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剧烈的创伤,也使其一次次向人类实施无情的报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文明进程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水平未必一致
B. 人类对自然的错误态度使其陷入目前的困境
C. 敬畏自然是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D. 人类应当建立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
答案: D,
考点:意图判断解析 文段属于总分总结构,文段开头论述了自然的演化受人类的影响。中间部分从三方面进行论述,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最后谈到了人类这样的行为会遭至自然的报复,那么作者的意图,肯定是呼吁人类应该反省自身的行为,应该对自然尊重、与自然和谐发展。故答案选择D。纠错A选项错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水平未必一致。B选项错在错误态度,人类的错误不单单是态度方面,还有是行为方面。人类不但要敬畏自然,还要有所发展,所以C项不全面。
48( 单选题 )维生素E是一种溶解于油中的维生素,它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氧自由基,从而保护细胞膜上的脂质,而脂质的氧化与冠心病、癌症、衰老等密切相关。总之,维生素E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但是“需要”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维生素E缺乏在人群中很少发生,只有几种人可能存在问题:胆汁缺乏或脂肪代谢困难的人;罕见的基因异常导致缺乏维生素E转移蛋白的人;因早产儿体重严重不足的婴儿。这些情况在人群中都不易出现。
这段文字所传达的观点是:
A. 正常人没必要补充维生素E
B. 应该正确认识维生素E的作用
C. 人们对维生素E的认识存在误区
D. 要特别注意可能缺乏维生素E的人
答案: A,
考点:主旨概括解析 文段是分总分结构,文段开始论述了维生素E的定义及重要性。中间通过“总之”是对前文的总结。之后通过“但”表示转折,转折之后是重点,谈到了维生素E并不是越多越好,缺乏维生素E的人很少。后面的文字是对这个观点的举例论证。根据主旨句的意思,也就是说正常人没必要补充,答案选择A项。
纠错人们对维生素E作用的认识本来就是正确的,即它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氧自由基,从而保护细胞膜上的脂质,不用再提倡人们正确认识,所以B项不对。C项谈到了对维生素E的认识存在误区,这并不是文章的重点,文章重点是缺维生素E的人少。文段只是谈到了缺乏维生素E的人很少,并没有提要特别注意他们,所以D项是属于引申项。
49( 单选题 )传统理论认为,人类祖先由于气候变化、树木减少,被迫离开树栖环境,选择在地面上直立行走。一项最新研究则认为,早期人类直立行走源自现今非洲东部和南部崎岖山脉地区,该地形是上新世时期火山喷发和构造板块移动形成的。人类的祖先被岩石地形和峡谷所吸引,这里可提供良好的庇护栖息地,同时有机会诱捕猎物;这种环境要求早期人类具备直立行走和攀岩的能力,因此人类祖先最终逐渐进化为两足直立行走。
下列哪项与最新研究的结论相符?
A. 气候变化致使早期人类选择直立行走
B. 人类祖先选择直立行走是为了更好适应地形环境
C. 地质条件的变化改变了人类早期祖先的行走方式
D. 人类祖先由于食物匮乏被迫离开最初的生活环境
答案: B,
考点:细节理解解析 根据“人类的祖先被岩石地形和峡谷所吸引,这里可提供良好的庇护栖息地,同时有机会诱捕猎物;这种环境要求早期人类具备直立行走和攀岩的能力,因此人类祖先最终逐渐进化为两足直立行走。”可知,地形环境的变化使得早期人类直立行走,所以答案选择B。
纠错“人类祖先由于气候变化、树木减少,被迫离开树栖环境,选择在地面上直立行走。”气候变化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所以A选项不全面。C选项地质条件与文段不符,文段讲述的是地形的变化,并不是地质变化。D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明显提到食物匮乏。
50( 单选题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和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未解开一个谜团——为什么我们会忘记童年发生的事情?这是人生之中最无忧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