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选干部基础政治知识:中共党史

编辑:sx_zhangby

2013-11-18

作为在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公选领导考试,它的专业性更强、涉及知识面更广,为此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准备了2013年公选干部基础政治知识,希望大家在公选考试备考中有所帮助!

1.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上不顾与会国中国的请求,决定将德国战前在山东霸占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北京十多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于1919年5月4日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并火烧了曾参与同日本进行有关"二十一条"谈判的前外交次长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但却迅速得到全国各界的支持。6月5日开始,上海、天津等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形成了波及全国22省100多个城市的,有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加的群众性革命运动。这场运动最终赢得了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亲日派卖国官僚职务和中国政府出席巴黎和会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签字的胜利结局。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改变了资产阶级追随者的地位,开始独立地进行民族解放和自身解放的斗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建党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建党奠定了阶级基础;通过革命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制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第一次国共合作

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战胜日益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160多名代表中有20多名共产党员。这次大会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

(1)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大会审议并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早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三民主义作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中强调了国家的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会后不久,孙中山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这一经过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也被称为"新三民主义",它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纲领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2)事实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会议通过了允许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章程条文;决定大力吸收工农分子加入国民党,积极开展农工运动,扶助工农革命团体的发展。

(3)按照国共合作的精神选举了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在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等10人分别担任了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占全体委员人数的1/4。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和随后兴起的国民革命的领导者。

4.八七会议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于9月9日发动。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7年12月11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发动了广州起义。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起义失败。所有这些起义,它们扩大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使土地革命斗争的口号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组织和保留了一部分革命武装,为后来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初步基础。

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由于受到坚持"城市中心论" 的"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结果遭到强大敌人的围攻,受到重大损失和失败。其中只有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攻打浏阳等县城受挫后,改变了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主动转移到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受到党内外有"左"右倾思想的人的反对和怀疑。为了回答种种疑问,从1928年10月开始,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1936年至1939年,毛泽东通过进一步总结经验,又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完善了这一道路理论。

毛泽东在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中,首先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其可能性是:中国是一个被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有一些受大革命影响、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有相当数量的正式红军存在;有党的正确领导。其必要性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无独立,内无民主,只有进行武装斗争,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反动统治力量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其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主要阵地,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也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朱德、周恩来等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条道路理论的形成,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为大家准备的2013年公选干部基础政治知识,切合了各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新变化,希望大家有针对性的复习!

相关推荐

公选基础政治知识:政治经济学

公选2013年基础政治知识:方针政策

标签:政治知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