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dangey
2013-09-06
摘要:威廉希尔app 公务员频道为大家整理了2013年公选领导政治基础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方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科学分析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变化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形势下如何走在时代前列,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领导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提出来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大局的清醒认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关切,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指明了面向未来建党治国的战略思路。
只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才能使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基本经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80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80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80年。
党的80年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13年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13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做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必将载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
对于这13年来我们党和人民所作的努力,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作了系统的总结,概括了十条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第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认识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共产党执政的规律”,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的重大命题。“三个代表”从根本上说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化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执政中遇到的各种新课题,使党的执政水平有新的更大的提高。
“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探索的课题。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不断地进行探索,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的境界。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水平,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绩。
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都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中起作用的,具有更为鲜明突出的普遍性、深刻性和长期性。它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决定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根本上就在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面向未来,人类社会还有大量的、各个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研究。人类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是没有尽头的。我们党要提高执政水平,领导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从根本上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持不懈地探索规律、认识规律,按规律的要求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胡锦涛同志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首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出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对实践面临的课题作出了充满时代精神的回答。从党的建设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基础上,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要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要深入,就要按“三个代表”的要求继续不断地下工夫。
(三)从根本上来说,“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一,“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对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三个代表”明确地指出:我们建设党,根本上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总结我们党80多年的经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根本上就是要当好“三个代表”;我们党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根本上也就在“三个代表”;党的一切活动、一切事业,甚至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都在这“三个代表”。党要固本强基、保持生命的活力,就要按“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二,“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党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我们党如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我们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从而巩固执政基础,胜利完成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使命。
第三,“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始终是与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我们党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作了新的提炼和概括,进一步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的高度,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说明了只有正确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确把握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确把握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真正保持先锋队的性质。党的先进性,也要以这“三个代表”为标准来衡量。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六千六百多万党员的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曾经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辉煌的业绩,根本上都在于我们能够做到“三个代表”。这是我们全部力量的最终源泉。只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我们的力量源泉就不会枯竭,我们党就能永葆生机和活力,领导人民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对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党的全部理论观点、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因而也是党制定全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行动指南。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党要与时俱进,党的指导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确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长期坚持”,就要有“长期”的信念和决心,A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长期”指导我们的实践。“长期坚持”并不排斥继续丰富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这一论断体现了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长期坚持同与时俱进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我们党就能始终保持蓬勃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四、“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E1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第一,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总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只有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才能得到实现,其他各方面的利益也才能相应地不断得到改善。所以,在“三个代表”中,代表先进生产力处于基础的地位。坚持“三个代表”,首先要代表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二,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坚持“三个代表”,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第三,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为人民谋利益,都是为人民所享用。这样一个根本的价值取向,是“三个代表”的灵魂。坚持“三个代表”,关键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抓住这个灵魂和关键,其他两个“代表”才能不偏离方向,也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思想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重要。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要实践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世界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2)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3)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意义的三个大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我们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必须牢牢把握和坚持的一个重要方针。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没有改革,就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进行。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三者关系,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才能够保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富裕幸福。
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举
邓小平解决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6月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
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
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项基本经济制度,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框架,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做了不懈努力:
(1)全面推进农村、国有企业、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投资、价格、社会保障、住房、科技、教育等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健全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建设。
(2)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
(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经过l0多年的努力,顺利地突破了许多难关,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后劲也正在日益明显地显现出来。
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重要成果。多年来,通过实行这一基本的制度,逐步消除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羁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六大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一定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和结构调整,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国有企业焕发青春和活力。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伴随着解放思想的历程而不断发展,显示了强劲的活力。党的十五大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面向未来,我们在搞好国有企业的同时,一定要继续解放思想,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人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3)把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六、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调整分配格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好关系经济建设和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特别是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同时,还强调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刨造
党的十六大报告特别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劳动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知识就是力量,它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所取得的认识成果,给人们以科学的指南,帮助人们更加科学、理性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就必须尊重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知识、尊重知识、运用知识、发展知识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我们社会的知识水准。
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尊重人才,强调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爱护人才。因此,要进一步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进一步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风气。 创造性的劳动和活动,是一种探索和试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当然也就包含着创造在内。坚持创新,就要尊重创造,鼓励创造。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破格选拔优秀人才,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把四个“尊重”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这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
(2)“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
(3)尊重劳动必然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倡导“四个尊重”,就是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予人民。
八、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即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按照十六大精神,对外开放要有新局面,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就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一要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第二要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第三要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第四要深化对外经贸体制改革,健全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九、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
从根本上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江泽民在2002年“5·31”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就要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
因此,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十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党的领导方式总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环境、任务、要求而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改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指出党的环境和地位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强调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要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设,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要正确处理和规范党与政权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关系。党委要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
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党的执政方式进一步建立在法治的轨道上,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改进党的领导。把“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作为党委集体决策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十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制,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强制力量保证实施、用以调节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而道德,也是一种规范体系。但它是基于对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光荣与耻辱等一系列价值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种规范体系。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进步。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我们党并没有忽视道德建设在治理国家、整合社会中的作用。而是一再强调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发展,就越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治国方略的认识,丰富了我们执政、治国的内容和方式。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对整个社会结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辩证关系,对法制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作用,作了全面的分析和定位。法制与道德,不能混淆和相互取代,但是也不能割裂和相互对立。法律规范必须有道德基础,建立在一定的价值标准之上;而道德规范,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提升为法律制度,以强化其规范的力度。法制是硬约束,道德是软约束。硬约束用外部的强制力量规范行为,而软约束则侧重于解决人的思想观念问题。法律和道德共同调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既要坚持依法治国,也要坚持以德治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十三、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2)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3)要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提高高新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质量建设。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深入开展科技练兵,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和发展军事理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4)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项改革。优化军队的编成和结构,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坚持从严治军,健全军事法规体系,提高依法治军的水平。坚持勤俭建军,建立和完善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高新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武装警察部队要加强全面建设,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十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因此,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
和平,是人类社会和国际关系的一种理想和美好的状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标志。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也包括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发展。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中,核心是发展问题。 在国际事务中,必须继续高举两面旗帜,一面是和平的旗帜,一面是发展的旗帜。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必须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五、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建设起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毛泽东把这一世界政治史上罕见的壮举,豪迈地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又着重就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样,就形成了由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这三大建设相辅相成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整体部署。《决定》将其称之为“新的伟大的工程”。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
(4)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5)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6)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十六、党的建设总方针
总结党的建设的实践经验,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原则。党的十六大指出:
“总结党八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就是党的建设总方针。
1997年,党的十五大完整地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这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十七、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在2002年“5·31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正确理解“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需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联系人民群众的广泛性,我们党从来就不仅仅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2)在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更应当始终代表全社会、全民族的利益。
(3)对我们党来说,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同全社会全民族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有密切联系,前者是出发点和归宿,后者是途径与手段,归根到底它们是两位一体的。
(4)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充分发挥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 十六大报告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根本要求,这就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句话”,以简炼的语言,科学地概括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为我们正确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对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科学表述和精辟概括。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党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三个代表”,就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又是指导党的工作、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武器,同时还是检验党的工作、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标准。因此,只有紧紧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才能深刻理解“三个代表”、自觉当好“三个代表”、坚定维护“三个代表”。
与时俱进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质。把与时俱进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起来,只有与时俱进、不懈奋进,才能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实事求是。
二、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和精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
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先进性,从来就是党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从来就是党能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一个政党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条件,但归根到底靠的是党本身的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首先就在于它是一种先进的执政理念,着重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如何才能坚持这种先进性的问题,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开启了新的视野和思路。在新世纪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面前,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容、标准应当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三、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警示和告诫全党: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最容易失去民心的行为是搞所谓“既得利益集团”,以致腐败堕落。不从根本上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就会影响民心向背,影响政权性质,危及执政地位,就有人亡政息的危俭。
以上就是威廉希尔app 公务员频道为大家搜集的2013年公选领导政治基础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信息,希望能切实的帮助您!
相关推荐:
标签:政治知识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