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练习答案(22)

编辑:sx_liss

2014-11-07

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提供2015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练习答案(22)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1.【解析】C。文段首句是提出的观点,陈述的现象是“微博营销中出现不正当竞争或恶意诋毁的现象”,提出的问题是“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来规范微博营销行为”。C项正是针对文段提出的问题所提供的对策,符合题意。A项,“制度监管”是文段首句提出观点时所提及的内容,并不是文段重点,重点是“法律的依据”,且“加强监管”在文段中没有体现。B项是对第二句中的“不正当竞争”的态度,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D项是文段第一句后半句的同义转换,显然不是正确选项。

2.【解析】A。文段末尾的引导词“故”表因果,同时也是对前文的总结,因此最后一句是文段的主旨句,即讨论作品的接受要考虑时事变迁。与之意思最为接近的是A项。文段主要讲的是“接受作品”,方法是要“考虑时事变迁”,B、C两项中的“理解”是“接受”的前一阶段。此外,“不一样”、“不同”也不是文段所要强调的重点。D项主体错误,文段并不是讲“讨论作品要考虑作者”,而是讲“讨论接受作品要考虑读者”。

3.【解析】B。根据文段中的“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A项正确。根据“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可知B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随着全球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可知D项正确。

4.【解析】B。对于文段中关键词的理解,通常要找到其所在句中的位置。在这段话中,“这个问题”处于首句中,后面的内容是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其中,第二、三句所说的内容是技术不等于市场,第四句是以实例证明“这个问题”,选项要兼顾到技术与市场这两方面才行。A项仅提到了“技术”,而忽视了另一个主体“市场”。C项只是对第四句实例的一个理解,不是“这个问题”所指的内容。D项的“根基”在文段中没有提及。B项是“这个问题”所指的内容。

5.【解析】A。文段是“分──总”结构。前两句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说明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最后一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要实现对外转移,需要克服一些条件限制。这里的“对外转移”指实现了地域转移,条件限制即文段中的年龄、文化、经济等因素。B项,这里的“已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与文段中的实现对外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不是同一概念。C项,文段只是讲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易实现向外转移,但不能将不具备这些条件看成是留守家乡的缘由,属于主观臆断。D项“实现经济状况改善”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概括来看,A项所述为文段主要说明的问题。

ps: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总结】本文就是由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的2015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练习答案(22),希望供您参考。

相关链接

国家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词语搭配多积累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行测指导:语句衔接题速解技巧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