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法律行为的分类

编辑:

2015-09-01

2.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1)财产行为。指发生财产关系变动效果的法律行为。如订立买卖合同、抛弃动产所有 权、订立遗嘱。

(2)身份行为。指发生身份关系变动效果的法律行为。如结婚、协议离婚、撤销婚姻、收养、解除收养。

3.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1)负担行为。指使某人负担给付义务并为他人创设一项或多项请求权的法律行为。包 括单独行为(如捐助)和契约(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

(2)处分行为。指直接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行为。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例如抛弃妍有权导致所有权的消灭,为物权行为;债务免除导致债务消灭,债权转让导致债权移主,均属准物权行为。

特别提示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是德国、台湾地区在学理上对法律行为的分类,中国大陆无此区分,但司法考试会涉及(只考概念,不考制度)。下面的三个例子(例3到到例5)仅在德国、台湾地区民法上成立,中国大陆没有这回事,美国、日本也没有这回事。

【例3】甲、乙于3月9日签订房屋抵押合同,甲以自己的房屋为乙设立抵押权,约定双方于4月1日一同办理抵押登记,后双方依约履行。①3月9日甲、乙的抵押合同的法律效果是,甲负有办理抵押登记的义务。所以,抵押合同为负担行为。②仅有负担行为还不足导致物权变动(抵押权设立)。还须在负担行为之外,另行达成一个独立物权变动之合意(即发生抵押权设立效果的物权合同。该物权合同加上抵押登记,才能直接导致物权变动的效果(房屋抵押权设立)。所以该物权合同为属于处分行为。③这就是德国、台湾地区民法上的区分原则(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在观念上被区分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负担行为的法律效果是产生债权、债务,处分行为加上公示(交付或登记)的法律效果是直接引起权利变动。因处分行为不产生债权与债务,所以,处分行为不需要履行行为。

【例4】甲、乙签订买卖合同,甲给乙出售10个面包,每个一元。第二天交货时,甲交付乙10个面包,乙交付给甲10个一元的硬币。①甲、乙签订的面包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在于使甲、乙负担买卖合同中的义务(甲负有交付面包并移转所有权的义务;乙负担支付价款并移转所有权的义务),该买卖合同属于负担行为。②为了使10个面包的所有权发生移转,在买卖合同之外,甲、乙需要达成10个移转面包所有权的合意(处分行为特定原则),这些合意加上交付面包的行为,导致10个面包的所有权从甲移转到乙。这10个移转面包所有权的合意为处分行为。③为了使10个硬币的所有权发生移转,在买卖合同之外,甲、乙需另行达成10个移转1元硬币所有权的合意(处分行为特定原则),这些合意加上交付硬币的行为,导致10个硬币的所有权从乙移转至甲。这10个移转硬币所有权的合同为处分行为。④这个交易就包含21个法律行为(1个负担行为;20个处分行为)。整得挺复杂!

【例5】甲、乙于3月9日约定,甲把自己的房屋出租给乙,4月1日,甲向乙交付了房屋。①3月9日的租赁合同为负担行为,其法律效力是使甲、乙负担租赁合同中的债务。②由于不涉及物权(或其他权利)的直接变动,故甲、乙之间不存在处分行为。③此例中:只有负担行为;无处分行为。

标签:常识判断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