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hangjianm
2016-06-24
各位考生正在积极紧张的备考2017年考试,下面是为大家介绍2017国考申论热点分析。
临时工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转变的问题。
微信热传一篇“职场法则”,其中一条是“低调一点,再低调一点,比临时工还要低调”。然而现实中,临时工这一群体,却总是不期然成为主角,站到舆论的聚光灯下。
前不久,浙江杭州协警礼为奇因及时专业的处置,避免路面塌陷造成惨剧,成为“世界网红”;而在另一些地方,聘用上岗的“临时”人员违规执法的新闻也时有耳闻;在各地,山东将在6月底告别临时工执法,吉林明令禁止临时工执法,四川成都规定党政群机关今后原则上不得使用临时工……临时工问题,可说是我们在走向现代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直面的课题。
“临时工”是现实中存在很久的群体,却也是法律上并不存在的概念。电视剧《生命中的好日子》,一开头就呈现了上世纪70年代清退国企临时工的场景。到上世纪90年代转变劳动用工体制,用人单位以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临时工”这一说法在法律意义上不再存在。不过现实生活中,双轨制用人模式,还是让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里的劳动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借调人员等被视为“临时工”,而且情况并不鲜见。
存在,就证明有需求。编制不足与事务繁杂之间的矛盾,是不少地方“偏爱”临时工的主因。现代社会治理越来越精细化,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不断扩展,人员需求量增加,而编制配额却难以跟上。比如,有地方的城管部门反映,其工作职责多达100多项,城市也越来越大,编制却卡得严,只能招临时工来分担任务。理顺体制机制需要时间,事实上的“临时工”恐怕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存在。
值得重视的是,由于不少舆论事件中,暴力执法、上班打牌、公车私用、雷言雷语常常和“临时工”联系在一起,有人由此形容,临时工有双面属性:犯事儿与扛事儿、干活与顶雷、“壁虎的尾巴”与“鸵鸟的屁股”。到底是被推到了矛盾第一线还是本身就在制造矛盾?究竟发生在个别领域还是具有普遍性?当行政机构尤其执法部门成为矛盾焦点,行政权力被“外包”后,如果没有科学管理、不建章立制,“临时工惹祸”“临时工担责”就难免不断上演,损害的是法律严肃性,侵蚀的是政府公信力。
清理和清退临时工,是一个很合理却也很艰难的过程。去年底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中要求,2016年年底前,各地各部门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一次严格清理,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但是,即便合理的政策设计,实施起来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比如,解决不了编制员额与职能事务的匹配问题,就没办法无视需求;解决不了法律上的身份认定问题,在招用管理甚至协助执法上很难于法有据。立足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分领域、分类别地在编制与人员配置上下功夫,才能更有效率地让政策落地。
临时工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转变的问题。从身份到岗位、从差异对待到同权利等义务,用人管人要实现质的突破,还要在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来统筹考虑。人员聘用,要建立在岗位需求之上,一岗一职、一职一责,不以身份定高下,更不以固定与流动、长期与临聘来区别对待。而这,无疑需要从理念到制度全方位的提升,需要人事管理改革上更深入的探索。
在观念层面摒弃“临时思维”,在制度层面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让临时工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宝贵契机,完善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水平。
为您推荐的2017国考申论热点分析,还满意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标签:申论热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