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onghk
2013-11-17
【摘要】根据广大考生的需求,威廉希尔app 公务员频道现整理了2014年国考申论不得不知的关键词,欢迎大家进行讨论!
2014年国考申论不得不知的关键词
抄材料
在很多阅卷规则中已经把抄材料过多直接例为最大的扣分要素。有的阅卷规则直接把只知道抄材料的定位最差的答卷。如在一份阅卷规则中出现了如下的补充说明:
照抄原材料过多者,依下列情况给分:
(1)抄袭超过50%者,进入四类;
(2)抄袭较多(30%-50%)者,进入三类以下(13-16分);
(3)有条理、有选择地抄袭较多者(30%-50%),进入三类中(17-20 分)。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两点:
第一,在这里并没有说文章写作不能抄材料,而是说抄材料要有节制,不能抄得太多,同时最好不要照抄,要有选择性的抄,有创造性的抄;
第二,是否可以多抄资料不能一概而论,在一些申论命题中要求考生必须抄材料,并且要全部抄材料,虽然这种命题比较少,不过也不是没有。主要是广东省的申论考试,几乎每年都要求考生要照抄材料。考广东省的考试只要抄材料就可以在70分以上,如果自己写肯定不及格。看看题干就知道了:
问题:针对材料中所反应的问题(仅限所给材料),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本题50分)
要求:措施全面,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看到了吗,必须全部抄材料,不能自己写。所以我建议那些能力比较弱,知识比较欠缺,人比较懒的人都去考广东省的公务员,又容易考,待遇又好。
要提醒各位,广东省的命题只能作为一个反面教材,绝大部分的申论命题是不会这样的。
在申论命题中,了避免考生一味的抄材料,在文章写作的命题上做了很多技术处理。这种技术处理的手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将申论文章写作与材料进行切分,使文章写作的要求脱离材料。如2011年国家考试中要求考生围绕黄河精神来写文章,而材料中主要在谈黄河治理,即便是想抄材料能抄的也有限。如果不管题目的要求非要抄材料就会写偏题。类似是做法还体现在2011年424的联考中,文章要求以“家底”为题写一篇文章,而材料中并没有直接谈到家底的问题;
第二,严格划定写作范围。就是在申论文章写作只要求考生严格根据给定材料的一个小的部分来展开,写作的内容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去抄别的材料,否则就是偏题。如在2011年国家考试地市级的题目中要求考生围绕农村人身上的“文化失根”来写文章,在所有材料中只有一个材料在谈失根问题,其它材料和失根没有直接的关系。类似的设置方法出现在2011年安徽省的命题中:“请根据给定资料10(中美互访部分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评论”,这个题干对写作范围进行严格的限制。
偏题
偏题的现象主要出现在那些审题不清和喜欢标新立异的考生中。太追求新了,发挥得太远,就容易严重脱离题干和材料。文章一旦偏题,即便写得再好也是白搭。有些考生自恃才高,为了求新而求新,往往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万万不可好高骛远。
问题:资料七划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是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在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你结合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字数在800-1000字。
文章:论读书的成本问题——以舆论引导为中心
在中国的传统当中从来都是非常注重读书的,《增光贤文》中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俗语。古人尚且如此重视学习,重视读书,而我们现在竟然出现了读书无用论。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其中的因素很多,教育成本的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果我们做一个调查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一个事实:读书无用论最盛行的地方是农村地区。农民不是真的认为读书无用,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承受不起巨大的负担。据有关方便统计一个大学生4年学费大约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20年的纯收入。读书所花费的只是直接成本,此外还有一些间接成本。如果小孩不读书,他就可以天天和在城市打工的父母在一起,不用担心没有地方上学,不用担心高昂的赞助费;如果不去读书,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可以挣钱,不但没有支出还有收入;如果不去读书就不用担心毕业之后找不工作,也不用担心工作差受人嘲笑。难怪有人说辍学可以“保护人心,保护土地,阻止下一代向充满着蔑视、冷漠以及焦灼不宁的惨淡日子滑落”。读书的成本既有经济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既有当前的,也有长远的。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读书都是属于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低的事情。如果只这样,谁还愿意读书呢?
出现这样的状况是非常危险的。要化解这种风险既需要降低教育成本,维护教育公平,努力促进就业等强硬的措施,也需要端正态度深化认识这些软的措施。前者大家都看得见,并且很重视,在努力的去做,后者往往被我们忽视。如果说降低教育成本等措施是从外部来解决问题,态度和认识的问题就是从内部来解决问题。要解决认识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舆论导向的问题。
一些舆论的错误引导对不良的读书风气形成息息相关。很多舆论鼓吹机会主义的成功学说,对一些低学历的成功添油加醋的报道。什么李嘉诚只念过几年书,比尔盖茨辍学创业,某某一字不识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这些铺天盖地的渲染使很多人相信成功与否和知识无关。这些报道只选取其中的一面,它们没有看到在现代社会绝大部分成功的人是奠定在知识和文化的基础上的,它们没有看到很多人文化素质不高是大部分是迫不得已。舆论的错误引导还表现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的肤浅、片面的报道。对于农民工就业难工资低舆论往往没有兴趣,对于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失业,哪怕只有一个,哪怕比例很小,哪怕这只是暂时的,但是却被舆论无限的夸大。有很多媒体大肆的报道大学生不如农民工。这是媒体的短视和浅薄。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跟踪调查我们很容易发现:大学生无论是在工作条件还是在福利待遇,无论是在当前的情况还是在发展前景等各方面都比农民工好得多。
我们的舆论报道首先要客观、公正、全面。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进行有选择性报道,这样很容易误导公众。比如一些媒体报道念大学四年至少平均成本是20万。而实际情况则是国家有助学贷款补贴,学校有奖学金,学生可以勤工俭学……。只要努力学习,勇于拼搏,勇于奋斗,四年可能只需要几万块甚至更少。此外舆论还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起到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起到扭转社会风气的作用。一些媒体在报道一些农村家庭供孩子读书时候,就把那些忍饥挨饿、倾家荡产供孩子读书的人称为英雄,并且加上引号。这有同情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嘲笑和不屑。看到这样报道的“英雄”很可能放弃自己的信念,想做“英雄”的人也会打退堂鼓。更为恰当的称谓不是英雄,而是智者。他们现在的教育投入未来将为他们的孩子换来一个更加有前景和尊严的明天,为他们自己的未来增加更多的保障,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更加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报道,必将催生更多的智者产生。
我们一定要通过正确舆论导向,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让全社会认识到:抛开别的不谈,单从经济收益的角度来说,对教育的投入在成本和收入上,总体上来说是成正比的。对教育的投入是收益率高,收益期长,收益保障好的投入。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被称为知识经济的时代的二十一世纪找到生存之本,生存之根,避免整个社会处于“失根”状态。
以上这篇文章就内容上来说是自成一体的,不过如果我们认真审题会发现文章的内容文化失根是有一定距离的,虽然不能说完全偏题,但是总是有点隔靴搔痒的之嫌。提醒各位考生,申论文章还是直白一点,少谈些微言大义,从考试的角度来说会更加保险一点。要特别说明一点,这篇文章并不是不好,而是和这个题目不相契合,如果把题目换一下,这个文章是不失为一篇范文。
卷面
卷面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要求。卷面不整洁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可能成为一个致命的问题。文章写作阅卷的时间比较短,卷面作为给阅卷者的第一印象显得非同小可。卷面就想一个人的脸。以前的科举考试相貌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长得东倒西歪的即便再有内涵也不可能被录用。我们都知道三国的庞统就是因为相貌太难看为孙权所拒绝。讲这些不是说笑话,而是要强调卷面的重要性。申论要靠得好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有必要练练字。如果你的字写得不够漂亮,但是一定要好认,写出来要让小学生都认识。并且不要出现太多错别字,我们现在用电脑太多,经常会忘记一些常用字的写法,在申论考试中经常是错别字连篇。虽然错别字扣分不是很多,如果你满篇都是错别字可以想象阅卷者对你的印象。
为了广大参加国考考试的考生取得好的成绩,威廉希尔app 特整理本文2014年国考申论不得不知的关键词,预祝考生取得好成绩。
相关推荐:
标签:申论热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