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2-12-06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公务员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挺进转型时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经济历经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跨入一个崭新的“转型时代”。
我们已日益强烈地感受着发展的“倒逼”: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倒逼,美欧经济正在经历一次“再工业化”的旅程,给中国制造平添了更大的压力;中国经济要素红利流失的倒逼,土地、资源、环境、人口等基本要素的优势已见明显弱化,高端的技术、人才等要素供给尚远远不足;社会公平诉求、民生权利保障的倒逼,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底层大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期待,催生着全新的发展需求。
转型,已是发展的新的主题。
当下的经济增速放缓,恰恰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难得契机。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大刀阔斧,壮士断腕,纷纷行动起来。我们从战略性产业的新兴、低碳型经济的生长、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突破中已经看到,机会之窗正在打开,希望之光正在升腾。
转型的内涵是明晰的:看宏观经济,是从投资主导走向消费拉动;看城市成长,是从规模扩张走向品质提升;看产业发展,是从要素依赖走向创新驱动。同时,转型的理念应当是务实的。尤其对传统产业在转型中的走向,应有清醒的把握。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绝非意味着摒弃传统产业;大力倡扬中国创造,绝非意味着逾越中国制造。
传统产业、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成长的动力引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身之本;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沉重,绝不能轻言弃守产业链中的低端环节,尤其是传统的中小企业,是激发经济活力、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还当为它们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创造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要深深植根于既有的产业基础,并以现代科技去提升、改造、拓展中国制造。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它是坚实的转型基础,宝贵的转型资源。转型需要的不是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谋求产业新生。比较优势可以转换,中国制造不会终结。只要它与多元拓展的市场需求相契合,只要它与不断推进的业态创新相融合,只要它与引领未来的科技变革相对接,它就依然拥有无限生机。
转型的取向是相通的: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同时,转型的选择应当是多样的。转型不是口号,不是运动。毕竟每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不一,资源禀赋不一,人文背景不一,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样,转型就转出了发展差异化,转出了核心竞争力。
从区域看,有不同模式。苏南经济产业层次高,扩张规模大,体系支撑强,更有条件以上海为龙头率先进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崛起一条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浙江民营经济活力强,集群成长性好,可以提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典文本;珠三角的加工贸易,坚持“就地转型”与“就近转移”相结合,首创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的崭新模式,探索拓内销、创品牌、强研发等转型路径,成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先行试点。
从城市看,有不同路径。有苏州、无锡的“经济国际化、城市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的导向,有武汉、长株潭的“两型社会”的试验,也有重庆、成都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探索。为什么不少地方新兴产业的起步,很快陷入一哄而上、产能过剩的雷区,踏进腾笼换鸟、鸟去笼空的盲区?还得举自己的旗,走自己的路,对接国际领先,张扬本地优势。
从产业看,有不同视角。或坚持产品价值提升:运用新兴技术、先进文化和低碳理念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文化附加值和生态附加值。或探索产业业态创新:在不同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中,逐步形成更为多样的产业业态,促成整个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或注重产业空间开拓:引进来,走出去,深度整合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或追求产业生态优化:打造产业体系,优化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配套,释放综合竞争优势。
转型的空间是广阔的:工业、农业,城市、乡村,企业、政府,都面临发展转型的时代课题。同时,转型的推进应当是系统的。它需要制度改革的跟进,需要人力资本的开发,需要创新能力的培育。
转型的支点在于市场机制的活力。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寻找其中的奥妙,政府强势主导有目共睹。但是,转型的深入,恰恰要以政府职能的深刻转换为前提,以市场功能的充分释放为动力,更多地依靠企业家的变革精神,依靠劳动者的素质优化,依靠市场化的倒逼机制。
应当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际,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着力于产业政策的引导、市场制度的建设和高端要素的供给。应当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资源价格改革,建立技术、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在转型中闪转腾挪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
转型的力量在于人力资本的提升。人力成本的上涨不是坏事,我们还有人力资本的开发,人口红利的消减不足悲观,我们还有头脑红利的积聚。要紧的是,我们应当放眼更其广大的普通劳动者。
他们同样是技术进步、自主创新的主体,同样承载着中国创造、中国服务的希望,同样蕴藏着推进经济转型、实践科学发展的巨大潜力。我们应当着力于新的比较优势的锻造,着力于更具潜力的蓝领创新,着力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劳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催生出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
转型的加速在于创新能力的培育。随着中国制造从低端向中高端推进,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也从互补向竞争层面转换。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造宽松社会氛围,把13亿多人口蕴涵的巨大市场需求转化为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让全社会的思想激情自由迸发、聪明才智尽情涌流,中国经济当会在转型中跃上一个新的高度,闪亮一个新的时代。
标签:新闻时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