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2-11-21
“2011年,我们已经让24万多陕南贫困人口搬出秦巴山区。在陕南,10年内我们扶贫式搬迁人口目标是240万。”陕西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人介绍,扶贫搬迁240万人,大致需资金688亿元。据媒体报道,陕西省政府之所以如此有底气,是在这场计划耗时10年的浩大工程背后,有乐于“埋单”的三大地方国企,即延长石油、陕西煤化和陕西有色。这3家国内能源新贵的雄厚财力支撑,足以让陕西在国内搞出有声有色的民生工程。
陕西省政府在无法律法规可循的情况下,动员地方财力雄厚的企业积极投入到扶贫活动中,将能源大户的“奶酪”分发给普通民众,让能源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种“劝富济贫”的制度设计值得期许。
当下社会,很多能源企业实力超群。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适用于资源开发的补偿制度,地方也没有类似的条例,一些依靠能源资源发家的企业虽然富得流油,却并没有因此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地方能源资源被地方国企和民企过多地占有,赚得盆满钵盈;另一方面,地方群众却相对贫穷。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本着应有的人文善意,动员地方国企和民企积极参与民生工程,顺民心合民意,体现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智慧和执政为民的理念。
当然,要企业将“资源红利”让利于民,仅凭企业的自觉显然不够,必须出台相关的制度设计。也就是说,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制度化。国家资源为全民所有,仅仅因为企业是能源资源的开发者而就成为“暴富者”,这显然不利于社会公平的营造。要知道,企业进行能源资源开发,牺牲的往往是百姓的利益,比如环境污染、矿区塌陷等,都会给当地群众造成利益伤害。事实上,在能源资源开发集中的地方,“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污染向大多数人扩散”的趋势正愈演愈烈。能源资源企业为此“埋单”,让“资源红利”全民共享,完全在情理之中。
众所周知,理想的社会收入形态应该是“橄榄形”结构,即极富有的和极贫穷的都是少数,中间层(即中等收入阶层)庞大。只有这样,才能消弭人们之间的紧张和对立。而目前我国社会的“金字塔形”结构已经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要努力构建“橄榄型社会”,能源资源企业无疑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只有它们“忍痛割爱”,“橄榄”的肚子才会越来越鼓。
标签:新闻时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