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5
现场
报考人数:从4000人到152万
国考在上世纪90年代,影响不大,主要还是解决一个下岗工人的出路问题,人数长时间徘徊在4000人到6000人左右。
考试有笔试,也有面试,考题都比较简单,而且面试的分值比较大,“也就是走走过场。”
浙江华图学校的李文俊老师说,“到了2000年,国考开始转折。2000年国考的报名审核通过的人数首次超过了10万,当然最后参加考试的还是不到10万人,但是,报名已经从不到1万上升到了10万级的水平。”
“然后,国考不断升温,报名人数不断增长。到了2005年、2006年,开始呈现爆发性增长,几乎每年都要上一个台阶。比如,2005年是31万,2007年是60万人报考,2008年是80万人,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05万人。到了2010年国考,审核通过的报名人数更是一下子暴涨到了144万,形成了一个阶段高点。此后几年,报名人数有小幅回落,但是,实际参考人数一直维持在90万以上。2014年国考报名人数再度创新高,达到了152万。”
尽管国考发布出来的“报考职位数”和“招录人数”年年在增加,但远远跟不上报名人数增加的数量。国考“最终招录比”近6年来都维持在50至60人中录取1人。相比1994年的9∶1的比例而言,“国考”录取难度增加了七八倍。
国考20年
》 》 》
申论选题:延续文化性更务实
从总体上看,申论作文选题延续了“文化性话题”,并且这个话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国考的考生既有东部的,也有西部的,既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差别很大。
所以,需要找到一个普遍性的话题。但是,这种话题的普遍性也是不断在发展的。
李文俊老师举例,2010年国考,考的是“海洋”。这个题目对于内地考生,会比较吃亏;2011年国考,考的是“农村”,这个选题对于城市考生,同样相对会吃亏一点。
此后,国考就更体现出普遍性,比如,2012年国考,考的是“社会道德”;2013年国考,考的是“文化遗产保护”;2014年国考,考的是“社会心态”“精神压力”。
“从2013年国考开始,考题偏向于更加务实,与时局更加紧密。比如,今年申论材料主题为文化和社会,更偏向于考察社会心理方面的信息。其实社会心态的背后也是民生话题,可以延伸到医疗、社保等等。”
昨天的申论作文题,要求围绕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的“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这句话来立意写作。
“紧跟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华图教育专家分析,“当前,社会心态存在一定问题,对此,习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确定了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调。”
“在重要政策的大背景下,申论命题通常选取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化。此次考试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切入,要求考生发现其中的恐惧感、焦虑感等问题,然后树立找到幸福的心理自信,最后提出幸福实现之路。”
标签:考试动态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