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公选公共基础知识 :摒弃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

编辑:donghk

2012-09-21

党政公选公共基础知识 :摒弃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公务员频道提供党政公选公共基础知识 :摒弃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供考生参考。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时事热点:摒弃“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

【导语】围绕一个具体事件,常常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化意见。不仅一方根本不理会另一方的意见,即使中允的看法,往往也会“两头不讨好”。这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思维方式,就是“极端主义”。 这种情绪化的社会心态不仅是对他人权利的漠视和侵犯,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一、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的现象

1、从“金牌至上”到“分数无用”

在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周,国人谈论最多的是“金牌至上”现象。本来,这种议论有利于大家对竞技体育和金牌的重新认识,可是对“金牌至上”的议论,很快演变为“金牌有用”还是“金牌无用”的争议。一些网友认为,金牌根本没有任何用处,出现了“金牌无用论”。

拿教育问题来说,关于高考制度改革,一极是“分数至上”,认为虽然当前高考制度有诸多问题,可是,如不按高考分数从高到低录取,我国的高考升学将失去公平底线。另一极是“分数无用”,认为当前的高考制度问题实在太多,因此必须取消;鉴于以前的高考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新的考试升学制度,必须抛弃统一考试,完全由各高校自主确定招生标准、自主招生。

2、极端思维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

因为有消极腐败现象,就把国家说得一无是处;因为有为富不仁,就对所有富人怨、恨、怒;批评社会存在一些矛盾,就被斥为“抹黑中国”;强调一下阶段性国情,又被讥为“高级五毛”;看到国企亟待改进,就干脆主张全面私有化;指出国企问题不少,就是对公有制的“攻击”;小悦悦事件发生了,就断言世风日下已至道德末日;“最美”出现了,又认定道德滑坡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极端思维,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

二、为什么会极端?

1、夸张极端是网络语言的传播特点

“极端主义”有一个发生的背景,就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语境。从网络最流行的符号中就能看到这种极端取向:最美、最牛、最帅、最雷人……在网络这个信息海洋中,谨慎的言辞根本没人注意,只有激烈的言辞、夸张的姿态和极端的判断才能被关注、被转发,才能使自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和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舆论领袖。尤其是微博兴起之后,140字的限制,更加短瞬、碎片的传播压力,加剧了言论极端化,挤压了理性表达的空间。

2、媒体的“标签化”误导大众

极端的言论和极端的思维,很多时候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被其预设的极端化标签诱导。一事当前,某些媒体不是客观地报道真相和还原事实,而是热衷于贴标签。出了车祸,先贴一个“富二代宝马闹市飙车撞人”的标签;发生冲突,便去寻找“官二代”、“富二代”、“官员”、“富人”之类易点燃情绪和引发争议的标签。标签引导之下,受众就不会细读新闻,而是根据标签的想像去构造事实,作出极端判断。当然,“极端主义”还与媒体的选择性报道相关,其实,舆论中有不少客观中立的理性判断,可一些媒体为了追逐冲突,根本不会去打捞和发掘那些理性的声音,而只会选择性地夸大极端和放大冲突。不是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而是消费那些偏激的情绪。从这个角度看,“极端主义”有时是媒体报道营造的幻象,理性的声音缺乏报道的价值,选择性的传播屏蔽中,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更多关于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请点击:公共基础知识辅导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