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务员的“免费工作餐”

编辑:

2010-11-16

时至明清每况愈下

明清两代,负责为官员聚餐提供膳食的机构称为“光禄寺”,其烹饪水平坊间早有定评。《戴斗夜谈》中便曾记录了京城流传的十可笑,“光禄寺茶汤”有幸名列榜首,接下来是“太医院药方,神乐观祈禳,武库司刀枪,营缮司作场,养济院衣粮,教坊司婆娘,都察院宪纲,国子监学堂,翰林院文章”。

到了清代,光禄寺的烹饪水平仍不见提高。《清代名人轶事》记载,嘉庆年间有一文人顾元熙(号耕石),中了进士后被选拔到翰林院写文章,做到侍读学士。他虽然品级不高,社会地位倒也清贵,还可享受皇上赐食之恩荣,到光禄寺吃吃饭。顾耕石的官饭吃得很认真,还将就餐心得写成一首《黄莺儿》:“蹄子小多毛。秤梗鳗,着腻烧。海参倔强蹄筋跳,鱼虾寿夭,鸡鹅寿高。冬舂米饭黄而糙。最难熬,新刍水酒,故意满台浇。”“评估报告”呈上去后,光禄卿见之,“大笑海参以下二十二字,自后传餐,光禄必亲自临视,见有不堪适口者,必呵责庖丁,令易精品焉。”

这个顾耕石似乎颇懂饮食之道,“海参倔强蹄筋跳”之描述,形象地揭示了此等菜肴烹制火候的不到家。不过,这番评论似也有得便宜卖乖之嫌。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定,皇上赐食百官时,最多只有寿高之鸡鹅与多毛之蹄子,海参鱼虾蹄筋之类,均告阙如。顾先生若真能享用这等官饭,已然属于大大地“超标”了,实在不应该再抱怨什么。

不过那个年代一些“效益特别不错”的机构自然是有小灶吃的。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那些生财有道、“效益”极高的单位,机关食堂可比五星饭店。《水窗春呓》描述当时各地河务机构的食堂,从头吃到尾要三昼夜。此外,河务食堂的厨子每人只做自己的拿手菜,厨房里煤炉数十具,各人做各人的,目不旁及。据说仅豆腐一项,就有几十种做法,当真奢靡。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