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3-03-06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公务员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13年国考面试宝典之物资储备局”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让同学们把备考过程中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在考场上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专家在考前倾注智慧和心血,一经推出,即受到广大考生的热烈追捧,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获益,下面把部分要点撷取出来供考生学习。
一、城镇化建设
【政策精要】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方向之一,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热点链接】
2.在城镇化上升到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农户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热点解析
城镇化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居民的就业和收入提高问题。特别是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如果不能获得更多的就业岗位并扩大收入渠道,要想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难度是相当大的。仅仅依靠城镇化建设,不可能全面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问题。如果农村居民全部进入城镇,粮食由谁来生产、经济作物由谁来种植都会成为难题。所以,探索家庭农场这种新的土地经营模式和粮食等经济作物新的生产方式,就成了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方面,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有效吸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进入城镇,与城镇居民一道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营造新的发展氛围;另一方面,将没有能力和条件进入城镇从事工业生产,但具有较高农业种植水平的农村居民留在新农村,继续发挥他们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通过家庭农场拓展就业渠道,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将使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得到有效改变,形成城乡互动、城乡共赢的良好局面。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家庭农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尚未建立,环境尚未营造,特别是政策环境尚不具备全面推广家庭农场的条件。如何通过环境的改善、氛围的营造,使得家庭农场的概念迅速为广大农民接受并付诸实践,需要上下齐心,协调配合,共同努力。
第一,要让土地流动和集中适应家庭农场的建立。现在,土地的使用权大多分散于各个家庭,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投入产出效益也不高。特别是劳动力严重缺乏的家庭,土地投入产出效益更低。如何通过流动,将土地流转到有条件建立家庭农场的家庭,需要有关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既让建立家庭农场的家庭有土地生产与经营,也让流出土地的家庭有相对固定的收入。城镇化无疑是土地腾仓、土地集中的一种有效形式。一旦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家庭农场建设的步伐也会加快,家庭农场主才会有地可种、有地可经营。
第二,要想全面推广家庭农场,就必须尽快在法律层面对家庭农场作出定义与界定,让家庭农场的土地不会因为政策变化或其他农民的行为变化受到伤害。这其中,已经被城镇化推到城镇居民行列的农村居民,应当及时将土地交出来,划归到家庭农场之中。而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对农民利益的侵犯与影响。
第三,要在政策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没有政策的支持,家庭农场也是很难真正发展起来的。按照中国的现状以及农民对政策的理解与接受,政策支持必须要务实,要能够让家庭农场主们看到希望,得到实惠。这就要求,政策要对家庭农场在税收、金融、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国家保险的方式维护家庭农场的利益,同时减少政府对家庭农场的行政干预。只有这样,广大农民才可能接受家庭农场这个新生事物。
如果家庭农场能够全面推广并产生积极效应,那么,家庭农场将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与城镇化形成良性互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矛盾,也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有效缩小。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
【政策精要】
十八大指出,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
【热点链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并将正在上海试点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等10个省市。
热点解析
营业税改增值税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减少营业税重复征税,使市场细化和分工协作不受税制影响;
第二,有利于完善和延伸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有利于建立货物和劳务领域的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全面改善我国的出口税收环境。
标签:面试辅导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