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公安招警 > 笔试题库

2011年政法干警(本硕类)申论试卷三 土地承包

编辑:

2011-06-29

5.部分农村问题专家关于土地流转问题的观点摘要:

A先生指出,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跟日本相似,对于土地流转,要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应当制定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和最低限额。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日本规定是3公顷/人。我们也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具体多少根据情况来定,目的是防止土地过于集中,把土地流转可能产生的弊端限制到最小程度。同样,也必须规定拥有土地的最低限额,土地已经减少到口粮面积的标准,只有二分地、一分地,这样的农户不准再出让土地,确保安全。

B先生则认为,政府征地与土地流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可以改变土地用途,后者则必须农地农用。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探索一条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政策相协调的新途径。要规范政府和企业征地行为,政府除了公益事业需要征用农地外,不得以其他名义征用农民土地进行招拍,从中获得高额土地差价收入,侵占农民土地利益。

C先生强调,目前农村居民点占地4亿亩,许多农民的住房方式造成大量土地浪费,如果将农村富余人口迁入城市居住,大量宅基地可以还原为耕地,弥补因城市化需要而占用的农村耕地缺口。他援引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05年东部地区有5%—10%的农民在城市购房,大约有1500万户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严重。近年杭州等地出现了用全产权“农民公寓”换取农民宅基地的做法,他认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6.2006年3月,成都市温江区制定了《关于鼓励农民向城镇和规划聚居区集中的意见(试行)》文件,该市农民变市民的“三保障、两放弃”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所谓三保障是指:农民变市民需要三个保障条件,一是能够在城市的二、三产业就业;二是在城市拥有自己的住宅,家属能够在城市居住;三是能够享受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公共服务。所谓两放弃是指: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可在城区集中安排居住,并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保待遇。

“三保障”和“两放弃”互为条件,农民有了“三保障”,必须“两放弃”;要农民“两放弃”,就必须给农民以“三保障”。这里,农民变市民实际上是一种物质和身份的交换,即农民以承包地换城市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宅基地换城市的住宅。

试点过程中,共有4700多户农民报名参加,这一数额远远超出了预计。为此,温江区农村发展局制订了两个“限制条件”。

其一,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必须达5000元以上,其中80%以上来自非农产业。这样,他们自愿“两放弃”后,能够承受城镇居民社保的缴费水平。

其二,在如下区域内居住的农民优先考虑:城区规划的优先发展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延伸的区域、在“拆院并院”过程中整体成片集中区。

7.2007年10月1日起,浙江嘉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暂行办法》设计的是一个“低门槛”。不仅农民,城镇居民中未参与保险的,以及非本市户籍但已经取得暂住证的外来人员,年满16周岁至60周岁,都可以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因此,嘉兴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地级市。

二、《暂行办法》得到政府财政支持。市政府每年财政补贴达3.6亿元。

三、《暂行办法》特设了多种缴费基数,城乡居民可根据自己的收人情况参保,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政府补助的力度加大,这与一些地方实行城乡居民参保以“个人交纳为主”形成了鲜明对比。

8.200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杭州、嘉兴、义乌、温州、台州等地建立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的决策部署,明确要求嘉兴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两分两换”为特点的改革措施开始实施。所谓“两分两换”就是把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搬迁和土地流转分开;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嘉兴市委书记陈德荣指出,我们推行“两分两换”的出发点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但是农民群众对这项改革的理解、接受程度如何,需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以依法、有偿、自愿为原则有序推进。

嘉兴的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有50%以上的农民居住在农村,一方面占用了大量非农建设用地,同时由于分散居住,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很难向这部分农村居民覆盖。在“两分两换”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嘉兴市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靠近城市周边的地区,进行集中的公寓安置;有些则根据情况异地集中迁建;一些较偏远的地区需要翻建的,可能通过政策引导,集中到市镇上来。原则上不同区域实施不同政策。嘉兴的目标是,力争到2012年,嘉兴市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实现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流转土地面积100万亩以上,50%左右的农田实现规范化集约经营。

标签:笔试题库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