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

编辑:sx_liss

2014-09-28

2007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

(一)请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概述准确,语言简练,条理清楚,表达流畅。字数在100—200字范围内。(20分)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垄断行为的存在严重干扰了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经营者滥用市场优势地位、通过垄断协议限制竞争以及行政性垄断限制竞争是市场垄断的主要表现形式。垄断行为的存在导致民间经济在艰难中求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停留在底层次教育阶段、其他社会群体占有的私人财产权与垄断群体所占有的国有资产比较起来相当的不对称。国有垄断行业租金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严重。

(二)请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字数在300字以内。(30分)

第一,国家抓紧制定各垄断行业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明确定位成本构成、审核标准和方法。凡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未经成本监审的,不得制定或调整价格。需要举行价格听证的,必须进行成本监审,成本监审报告应提前印发听证代表。

第二,健全和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招标投标法、电信条列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中防止和制止垄断行为的规定,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第三,建立并实施较为完善的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经营者集中三大反垄断法律制度,禁止滥用行政权利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成立反垄断机构,给市场经营者以公开、透明并可预期的行为准则。

(三)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表达流畅。字数在1200---1400字之间。(50分)

反垄断立法势在必行

 

垄断,这个经济社会的怪兽,几十年来,中国百姓吃尽它带来的苦头:比如,手机话费高昂,单向收费久呼无应;一些涉及民生的公用事业产品、生活必需品价格说涨就涨;金融、电力、资本、烟草、铁路等垄断行业的垄断行为导致民间经济资源匮乏,在举步维艰中求生存,甚至不得不求助于地下融资。还有一些行政性垄断,更是错综复杂,不但扭曲了市场价格,也破坏了竞争秩序。我国现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招标投标法、电信条列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中虽有一些防止和制止垄断行为的规定,但已经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对于预防和制止大多数垄断行为更是显得力不从心,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唤反垄断立法,反垄断立法势在必行。

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迫切需要反垄断立法。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竞争和垄断是相伴而生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产生集中,从而形成垄断,排除、限制竞争。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串通定价、限制产量、划分市场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市场垄断行为、实行国家管制或带有自然垄断特点的领域和行业利用行政权力并通过市场方式形成的垄断和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十分严重。反垄断立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扭转大企业挤压小企业生存空间的现状,对于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垄断对市场经济造成的破坏,使企业在自由、平等、开放的市场氛围中参与公平竞争,增强竞争实力,获得平等发展权,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平衡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呼唤反垄断立法。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利益之间的博弈和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非常普遍。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模糊,使得现实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相当严重,长期的权力垄断使行政垄断与体制弊端交相辉映,与利益集团瓜田李下,与地方保护以及部门利益盘根错节,使得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各种形式的垄断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对立,垄断行业收入严重高企,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地区差异显着,高昂的教育成本使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停留在低层次教育阶段,影响了教育公平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全国非法群体性事件的骤增,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其他群体占有的私人财产权与垄断群体所占有的国有资产严重不对称状况,愈演愈烈。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我国对全球经济影响力的提高,国内国际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企业间的合并、重组日趋活跃,其中外资并购引发了诸多争议,更是使得外资、国资、民资的利益平衡和协调迫在眉睫。

竞争理念和竞争文化的普及,需要反垄断立法。垄断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从世界各国反垄断的经验来看,光靠执法机构的“单兵作战”,成效并不明显。只有调动起公民反垄断的积极性和维护权益的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使得垄断行为无处藏身。

总之,垄断会遏制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竞争精神,而竞争精神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只有建立反垄断的法律,才能依法预防和制止各种垄断行为,才能保护市场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007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

标签:申论真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