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大学生村官 > 公文写作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工作前后思想动态

编辑:qinh

2010-12-23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这一决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为开端,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到2004年,是自发发展阶段,属县级、地区级工程建设(10省区); 2005年至2007年,是全面试验阶段,省属级工程建设(16/27省区);2008年起,进入国家行动阶段,属国家级工程建设(简称“十万人计划”)。

2008年是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全面开展的第一年,开展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事物的调查研究活动,则对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与完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推进,大学生“村官”已成为热门话题。

已在基层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体会与未来预期是怎样的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家乡数十名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进行了采访与调查,希望能对当前和今后大学生“村官”工作与计划的开展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我所调查的村官所在的几个村庄可以看成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一带大学生“村官”的整体状况。

二、调查基本情况

2008年8月,笔者所在的宜春市共选聘出了81名符合大学生“村官”资格的高校毕业生奔赴宜春市各地农村基层。 据悉,这81名“村官”是从801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中选聘出来的。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54人、专科生24人;中共党员51人、团员30人,来自全国7个省(市)。

我们分别在湖田乡湖田村、天台镇坑西社区实地采访了两名大学生“村官”,又通过他们提供的联系方式电话采访到了31位村官。

时间:2007年2月6号至2007年2月12号。

地点: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湖田乡湖田村,天台镇坑西社区

方式:在同学、朋友的询问我们联系到了宜春袁州区工作的两名大学生“村官”,对他们的工作情况、体会和所在村庄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询问,还询问了当地村民本村的具体情况和对大学身村官的看法。

采访对象:两名大学生“村官” ,当地若干村民

调查员:熊明盼 张祖剑

基本评价:这是一个规模较小的调查小组,在占有有限资料、时间较短情况下,对一项宏大事业进行的调查研究报告。不足及偏颇之处恳请不吝指正。

三、调查结果

总的来说,农村工作有着复杂、非常规等特点。村官在适应农村工作的同时思想上肯经历了从梦想到现实的转变。

1、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思想动机

想为百姓做贡献,排名第一;

体现个人价值,排名第二;

增加经验和阅历,了解国情,为从政打基础,排名第三;

工资待遇较好,福利稳定,排名第四。

说明现有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基本是一支思想基础好、素质较高的队伍。

在下乡之前,他们作为刚考上的年轻大学生“村官”,心中有着无限的遐想和远大的理想,总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任职村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象着通过自己三年的工作,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景象展示给世人。“崭新的楼房、宽阔的马路、生态庄园、绿荫小道……”这些象征着新农村的景象时时在自己脑海中飘荡,上任前,最终选出的81人与全省共700多人一起参加井冈山宣誓和培训,并到“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考察。与市委组织部签署合同后正式上岗。能够亲身到农村工作,想象着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终于到了,于是,怀着无限的憧憬和梦想加入到了村官行列。

2、工作后的体会

在新时期,大学生下乡担任村干部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党和人民对大学生村干部寄予了厚望,希望大学生们能够给相对落后的农村注入新的知识和新的观念,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刚刚上任的、充满设想的大学生“村官”,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大干一场,扮演起“领跑者”的角色。

现实总是有落差,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大学生“村官”到来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来了一个“希望使者”,有的认为来了一个“跑腿的”,还有的认为来了一个“包袱”,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或多或少的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一些失望,从而使大学生“村官”们“领跑者”的姿态逐渐消失。

经过这几个月的调查发现,他们认识到,农村的发展需要资金、技术、人才,这一切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是不具备的,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配合意识的增强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他们目前从事工作主要是协助每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和计划生育工作以及党建思想工作的开展。

3、大学生“村官”未来发展预期

工作前调查结果显示:努力工作,谋求进一步发展者占39%,扎根农村,做基层工作的占32%,考研的占11%,其他占18%;

工作后调查显示,期望考公务员的占39%,继续做好工作的占24%,谋求在农村创业的占12%,考研占5%,其他占20%;

对考公务员的期望值增大是近期大学生“村官”对未来发展设想的显著变化,扎根农村部分比重降为36%,可见大学生“村官”工作后存在重新择业面临新的、激烈的思想冲击与压力。应尽早考虑化解压力。

附1:江西地区大学生“村官”任期2年,任期满后,可自行选择去向,也有国家保证就业途径4条,一是从县乡镇公务员中留出指标给大学生“村官”;二是定向选调生;三是留任村里;四是在乡镇事业单位上班。

附2:所在村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期望的调查————

在认识大学生“村官”的村民中,46%的人对他们的工作评为优良,36%的评价为合格;

57%的村民在换届选举时都支持大学生村干部进入村委;

65%的人表示很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做“村官”,认为他们能给农村带来新的变化。

说明广大农民对大学生下基层这一政策是支持的。

三、 原因分析

1、村官本人自身反映

大学生“村官”眼里的农村工作三大障碍:

调查结果:排名第一的是发展羡慕资金段短缺,第二为缺乏实用技术,第三为农村关系复杂,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所学非所用,领导同事不支持

比较而言,资金、实用技术作为技术性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融入农村社会,为村民、村干所接纳为更大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主要困难:

排第一的是前途渺茫,第二村里矛盾大,交通不便,第三是学习机会少,所学知识用不上,第四收入较低

本次调查发现的大学生“村官”关心发展前途、关注学习机会问题值得重视。此外,对农村工作难度有明显反映。

2、进一步分析

(一)制度不健全,造成大学生“村官”角色的尴尬。大学生担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就目前农村体制,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村官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且多由村民担任,村里的任何决策都需要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不少村庄规定,村里‘两委’委员必须同时满足拥有党员身份和是本村村民两个条件。换句话说,村民特别是村官掌握着村里的人权、决策权等权力,大学生“村官”不具有真正的实权,这造成大学生“村官”角色的尴尬。

(二)大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各地出台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不少优惠的政策,诸如考研、考公务员等,这就有可能产生一种仅仅把担任村官作为一种谋求好前途的“跳板”的心理。另外,因为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而当代大学生由于专业不对口、实践经验欠缺,再加上农村偏远地区生活条件的艰苦等原因,可能使得大学生在角色的转换与适应上出现困难,而所学的用不上更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这必然会降低大学生的积极性,感到无所事事。对于刚刚离开繁华都市的大学生,尤其是根本没在农村生活过的大学生,农村条件的艰苦,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再加上工作中的挫折,不少大学生自然会产生离开农村的想法。

(三)传统观念的束缚,世俗眼光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一,广大农村在渴望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大学生人才到来的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部分当地的负责人认识不够、出于自身利益而害怕新型人才的进入甚至可能通过一些理由来裁撤大学生“村官”;第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多重视亲情和血缘关系,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多数情况下理性是不能战胜感性的,从而来选择能给他们带来发展的人选;第三,就是在大多数人眼中,大学毕业生的出路是在城市里找工作而不是农村,认为到农村工作的人不如城里的优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四)对后期管理问题的担心。目前,各地政府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来吸引大学生,担心工作期满后能否兑现

四、 几点建议

1、明确思路,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村官”是一项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工程,而不是权宜之计。基层领导,必须有一个观念上的转变,作为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到农村,带来的可能是技术,也可能仅仅是一腔热忱和现代社会的先进理念,他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最终带来农村经济的发展。

2、健全配套制度,对于到任的大学生“村官”,要尽快对其明确职责,而不能一直让其从事琐碎的杂务工作而置之不理,应当进行定期的培训,以达到在弥补理论与实际的脱节,进而提高服务能力,同时定期的考核必不可少。大学生当村官必然有两个结果:干得好和干得不好。政府要有整套的进入制度和退出制度。如果发现不适合者,应建立及时的机制让其退出。

3、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在到农村工作后,要树立一种村民意识,把自己作为农村的一员,主动联系群众,融入农村生活;其次,在其位,就要谋其政,锻炼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服务“三农”,不让村民失望;再次,还需摆正一种心态,转变择业观念,敢于挑战世俗的眼光,认识到工作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关键是要适合自己。

4、密切关注,引导鼓励。其一,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母校,要在智力、人力上创造条件,注意提供更多机会和经验交流的展示平台,帮助解决释惑与问题。其二,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方面也应积极参与,协同努力,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渠道与机制;其三,村民、村干要满腔热情地欢迎大学生“村官”进村,为他们创造良好生活与工作条件;最后,各社会团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广泛关注,积极了解、宣传、支持这项事业,推动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之,政府和群众对作为大学生村干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 要学会适应农村工作,要能够接受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三方都需认识到大家所憧憬的美好景象并不是三年两年就能实现的,需改变 “短期理想” 的认识,农村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不断的努力,甚至需要长期的奋斗才能实现。

标签:公文写作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