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zhangrongfangcms
2013-03-20
在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中,要想高分通过只有提前了解申论内容,精心准备,这样才能跑在竞争对手的前面。威廉希尔app 特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申论模拟题的答题技巧,助力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连日来,温岭市城东街道石仓下村突然热闹非凡,每天都有数百名男女24小时排队疯抢所谓的 “神水”——也就是这溪坑里的山水,原因就是有人谣传这水洗澡能治无名瘙痒,生喝能医治百病,致使每天有很多男女闻风赶来疯抢“神水”,甚者有群众以百元一桶进行高价售水。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从表面上看,疯抢“神水”是村民的从众心理在作怪;但往深处追究,这一闹剧所凸显的,正是公民科学素质的缺失。
自1992年开始,我国开始对公民进行科学素质调查;201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这个数字表明,在我国,每一万人当中,具有基本科学素质的人仅为327人。在“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之父”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约翰·米勒看来,基本科学素质包括“四科一能力”——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以此为标准来衡量那些疯抢“神水”的男男女女,他们显然不具备起码的科学素质。由此可见,科学素质的缺失,才是导致疯抢“神水”这一闹剧的根源。
而在我们这个社会上,除了疯抢“神水”,“吃茄子治百病”、“喝绿豆汤治百病”、“拍打拉筋治百病”等事件层出不穷,这造成无数人上当受骗;对此,舆论普遍将之归罪于老百姓“更病难、看病贵”,认为老百姓求医无门,才轻信偏方,终致上当受骗。但究其原因,导致老百姓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科学素质的缺失。
[意义]
公民科学素养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与推广应用都取决于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的人,这部分人正是不断从亿万个掌握一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公民中产生的。
公民科学素养对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影响深切而广泛。首先,科学素养水平对人们的世界观影响极大。一个科学素质缺乏的人很难对客观规律有科学的认识,更不具备掌握科学世界观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素养。其次,科学素养水平对上层建筑的政体架构、法律制度、执政水准等影响重大。政体和法律是否与经济基础适应并不断体现其先进一面对社会的促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执政党的科学素养水平。再次,科学素养是文化素养的核心所在。先进文化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集中体现,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集中体现。同时,社会主义的道德观、荣辱观等,也无不受一定时期人们世界观和科学素养水平的影响。
公民科学素养水平决定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大业的成败。中央提出2020年要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能力除了硬件条件外,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其创造活力的发挥是关键所在。要造就一支宏大的科技创新队伍,离不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这是水与舟的关系,水涨则船高。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创建良好的环境氛围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取决于领导干部和当事人的科学素养水平,科学素养程度往往决定着对此认识的高度和措施的力度。
[措施]
提升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公务员专家认为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工作。
第一,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要增加。科学知识调查的指标内容基本属于正规教育的范围,主要是高等教育。进一步扩大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是今后仍旧要做的工作。过分强调书本知识,而不重视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
第二,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普事业。科普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性措施,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必要措施。
一个民族的整体科学素养要提高,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而要把青少年吸引到科学殿堂之中,就需要有大量既严肃又生动有趣的科普作品。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对科普工作日益重视,但由于科普事业是公益事业,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情况下,各地的科普事业还是存在明显差异。主要问题有:科普意识有待提高;在我国的科普活动中,国家资金支持多,社会资金参与少;科普门槛高了一些,体现在博物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的门票,相对于我国人民的收入高,不利于更多人参与;未形成完备的全国综合科普体系,应做到优秀资源共享,特别是重点实验室的多方参与。
第三,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参与科技传播是一种国际大趋势。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中,科技类节目时间已经超过20%。我国近年来,电视中的科技节目播出时间也呈上升趋势,大众传媒进一步参与科普活动还有很大空间。
更多信息:
标签:北京公务员申论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