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同步知识点 > 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杜甫诗三首

编辑:

2016-09-26

(四)写作方法

1.以景衬情,情注全诗

2.格律严谨,对仗工巧

(五)内容设问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着两句诗引移情于物,情景交融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情景描述出来。

答:感时伤别,花也落泪,鸟也惊心。作者满怀忧伤的心情,看到清晨待怒的花儿,鸟儿的啼叫,也在为自己的落泪揪心的鸣叫。

(六)理解性默写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写出了望中所见,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作者在家破人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重点内容

忧乱伤时,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诗歌创作的一个重大主题。此诗即景伤春,以沉痛的笔调抒发胸中无限悲愤之情。将国仇与家恨融为一体来进行表现,写得字字血,声声泪。读之令人低徊欲绝。在杜甫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众多诗作中,这一首是情最浓、意最深、格最高的现实主义绝唱之一。好诗都是诗人高贵感情的结晶。读着这个名篇,我们最鲜明的感受是:诗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是如此紧密地与祖国的命运、时局的变化和人民的痛苦息息相连。他绝不低低切切地为了一己的愁苦而作草间虫鸣似的叹息,而是应合着时代悲愤的主旋律.在短短四十字的篇章中奏出了沉郁悲壮的哀时之歌。前人称杜诗为“诗史”,是因为他“善陈时事”,颇多“敷陈时事如史”的叙事之作。如果我们把“诗史”的含义理解得宽泛一些,把考察问题的重点放在是否表现了时代矛盾与时代情绪上,那么《春望》这样的抒情之作也是最杰出的“诗史”之篇。

石壕吏

(一)文章背景

见《杜工部集》。为《三吏》之一,作于公元759年。安史之乱后,唐由盛变衰,国不成国,民无宁日。是年,作者经新安、石壕等地流离迁徙,目睹官吏征丁后有感而作。此时,作者已为中年,诗中早已没有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了!所谓《三吏》,即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石壕,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

(二)归类复习

1、字音

逾(yú)  妪(yù)  簪(zān)  咽(yè)  戍(shù)  邺(yè)

2、多音字

咽【(yān)咽喉    (yàn)咽下    (yè)哽咽】

3、古今异义

老翁逾墙走【古:跑。  今:行走。】

听妇前致词【古:对……说。  今: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所作的讲话。】

有孙母未去【古:离开。  今:往。】

出入无完裙【古:衣裳。  今:裙子。】

4、词类活用

听妇前致词【上前,走上前,方位名词作动词。】

(三)翻译

①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②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③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④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标签:语文知识点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