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10-18
(二)阶段小结:认识《权利法案》
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
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实现“王在法下”。
意义:《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含义:君主立宪制指的是部分资本主义国家仍以世袭的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受到法律一定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解释课文标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进步,提升自身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文本资料使学生肯定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的喜悦;及时回顾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理解。
(三)责任内阁制
(教师过渡)《权利法案》实行后,国王的权力受制于议会。此时的英国开始了议会和国王的集体统治,这说明国王仍掌握行政大权。而我们所熟知的在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既无立法权、也无行政权,那行政大权又是怎样由国王转移到首相手中的。下面就请按原来分好的的学习兴趣小组分组讨论由三则小故事带来的问题,三则小故事见上课前分发的学习材料上。
(一小组熟悉不懂英语的国王的故事,分析两个问题)“不懂英语的国王”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尔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教师:不懂英语的国王逐渐丧失了什么权力?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1:行政大权。
学生2:通常把1721年沃波尔成为首相看做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的标志。
(二小组熟悉时任首相配兰辞职复职的故事,分析两个问题)“48小时首相”
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教师:当国王与内阁出现矛盾,内阁如何应对?首相与内阁成员的的关系如何处理?
学生1:首相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
学生2: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内阁运作第一个基本原则) 。
(三小组熟悉小皮特首相遭遇议会不信任案后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议会故事分析一个问题)
“最年轻的英国首相”
1782年秋,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教师:内阁与议会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
学生: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内阁运作第二个基本原则) 。(这里有学生分组讨论情景剪辑图像)
(最后对本堂课重点内容进行当堂检测,检测内容在学习材料上)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产生方式
权力地位
国王
王位世袭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无立法权、行政权)
首相
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经国王任命
掌握行政大权,对议会负责
议会
由选举产生议员组成
掌握立法大权,是国家权力中心
设计意图:责任内阁制的发展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运用三则历史小故事来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掌握历史学习方法。通过表格提示,引导学生整理思路,把握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讲授完毕后进行了反思,难道这样的教学就符合新课改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吗?并由此产生了三个疑问。)
1.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法宝,除了这些图片、文献、故事外,还可以找到哪些更好的激趣方法呢?(一疑)
2.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是学生围绕着教师在转,师问生答;教师能否设计一套高质量的导学案,让学生能充分自主学习,形成生问师答、生问生答以及讨论、交流、展示的模式。在操作层面上如何更好地改进呢?(二疑)
3.针对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时间限制,对英国为什么保留国王、国国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议员选举资格的扩大等知识没有提及,如果面面俱到,时间如何把握?(三疑)
(就此三个疑问请在场的各位专家和同仁予以指导,谢谢。)
希望上文提供的高三上册政治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说课稿范文板相关内容能够对大家有帮助,感谢大家的阅读。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三政治说课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