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二语文说课稿

高二下册语文故都的秋说课稿格式

编辑:

2016-04-15

(4)作者选取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物来表达对故都的眷恋?

问题设置旨在于培养学生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并让学生明白,“情有独钟,情有所系,情感总是依附于形象”。只有依赖于人物、事物、景物形象、生活场景这些“景语”,才能借景抒情。

整体把握,理清文脉是真正读懂散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更是一种必备的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吕淑湘先生曾提出:“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阅读一篇散文是由粗到精的渐进过程,是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3、讨论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结构

问题设计:文章哪些内容是总写?哪些内容是分写?分别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4、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和作者抒发的情感。并知道了阅读散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整体把握,理清文脉,了解作者的感情基调。

5、比较阅读,完成能力迁移

阅读《语文读本》第三册《想北平》,比较两文的内容及情感。

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与《故都的秋》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作者动情带泪眷念的心中最美的景物,也不是名胜古迹,而是寻常的山水、草木、街景、院落,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到玉泉山的塔影。他描绘的是一幅故都风俗画,抒发的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而热烈的情怀。另外,就地取材,用好《语文读本》这个第二份教材,对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也大有裨益。

以上步骤的设计遵循知识接受的循序渐进原则,在粗略地把握文章感情的基础上了解行文的脉络,并以相类似作品的比较鉴赏辅助完成从阅读到鉴赏的过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特点,鉴赏简洁清丽并富有音乐美的语言。

(一)导入语的设计:郁达夫先生说,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北国之秋蒙上了一层清、静、悲凉的色彩,那么作者是抓住哪些画面来突出这些特点的呢?作者深深眷恋的北国之秋为什么却蒙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

(二)重、难点的解决途径及方法

1、欣赏故都之秋的几幅画面,掌握情景交融的特点。

用课件展示“故都之秋”的几幅图景,并让学生加以描述,然后让学生感悟画面是怎样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如清晨静观庭院秋景:很高的碧绿的天,驯鸽的飞声,庭院里静开的蓝色的牵牛花,几根陪衬的尖且细长的秋草,引导学生进入“故都之秋”的意境。这样安排,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画面,使本已生动的文字更有一种质感,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的规律。

问题:本文选取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物来写?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2、结合相关背景,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问题设计:故都的秋应是多姿多彩的,作者为什么不写如香山的红叶等一些亮丽之景,却只写带有“清”、“静”、“悲凉”的秋景?

投影《郁达夫自传》及相关背景资料,体会作者作为一名有着民主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内心深远的忧虑和孤独冷落之感。作家独立于北国的寒秋之中,曾如夏蝉一样高唱过“唤醒民生醉梦”的他,由于不得志,面对北国深秋的秋声、秋雨,能不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伤感之情吗?

3、情感迁移,拓展训练

你心中的故乡秋景,那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4、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了解语言的特色

问题设计:读了课文后,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

投影显示:

(1)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2)南国之秋,当然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通过学生自由诵读,并找出富有节奏的优美语句,阅读品味由学生总结出这些优美语句的特点,如用比喻、排比、衬托,注意句式的整散结合等,在语言的品味中得到审美的享受。

5、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衬托的手法。(学生举例,如江南之秋)

(2)景物的选取,能体现作者主观情绪。

(3)语言的特色:句式整散结合,节奏感强。

6、师生互动归纳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1)诵读,便于深入领悟语言和情感。

(2)整体把握,理清文脉。

(3)联系背景,便于深入理解。

(4)品味语言。

(5)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

7、总结扩展

在郁达夫先生看来“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让她无限眷恋,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姿态”都寄寓着作者对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着追求。自然风物和山川美景总是会烙上作家本人的主观情感。

8、延伸拓展,综合运用

(1)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投影显示)

让·保尔·萨特

1905—1980

墓碑低矮拙小,朴实无华。

简单如一。

没有任何装饰性雕塑,在它的周围,蒙巴那斯公墓凄凉、寂寞,石林般丛立的高大墓碑,灰黑森严。密林蔽日匝地。几条木头已经朽坏的长椅记录着沧桑风雨。

有人就那样擎着花走入这空旷的墓地。

默立。

然后离去……                                                                        (刘烨园《萨特墓前的鲜花》)

问题:这里写到简单的萨特墓后,又写到了蒙那巴斯公墓,此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将下面两句诗,依据寓情于景的原则扩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文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第一个练习的设计,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分析文章中运用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这是高考对文学作品鉴赏的重要要求。第二个练习要求学生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做到寓情于景。

课后阅读书目推荐: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集》

故都的秋说课稿格式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二下册语文春江花月夜说课稿格式

2016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学期哀江南说课稿模板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