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二语文说课稿

高二下册语文哀江南说课稿范文精选

编辑:sx_gaohm

2016-04-14

语文水平是体现一个人内在气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册语文哀江南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威廉希尔app 一直陪伴您。

一、 教学理念

首先是教学重心要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

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

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个性化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二、教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中阅读部分的能力要求是呈阶梯状逐次递增的:第一阶段(高一)重在理解;第二阶段(高二)重在鉴赏;第三阶段(高三)重在研讨和评价。这一篇《哀江南》处于第二阶段的末尾和第三阶段的开始,是由鉴赏到评价,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的桥梁。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用他的血泪作目,经历了十余年,增改了三次写下的历史名篇,是清代戏曲的压卷之作。它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抒发兴亡之感。本文出自《桃花扇》的最后一出,由戏曲中的人物——苏昆生所唱的七首曲词组成,旨在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苏昆生,面对物是人非的现实场景,产生了巨大的情感落差,发而为黍离悲声。这种感触,不是苏昆生独有的,而是那个变幻的时代产生的民族悲声。《哀江南》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共鸣,那是因为这种民族悲声里,包含着千百年来志士仁人的对历史的兴衰的探索。也正是这个原因,《桃花扇》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写男女爱情故事的戏曲。

七首曲词,六首侧重写景,最后一首直抒胸臆。诗词鉴赏的重点,往往落在表达技巧和精炼的语言上。本篇《哀江南》是安排在高中语文的第四册,而第三册里刚学过古典诗词,高二学生完全有能力用诗词鉴赏的方法鉴赏、品评文中的曲词。

②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3、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③重难点:本文的重点就是揣摩、体会蕴藏在曲词中的思想感情,品味优美感人的词语的表达作用。教学难点是运用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表现优美意境的作用。

三、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弱化对学生带有强制性的训练。强调学生在主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教授这篇自读课文时,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教法:

1、指导诵读。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不仅能读准字音,明确节奏;更要能体会准确的用词,感受优美的意境,品味深沉的情感。

2、示范鉴赏。共同鉴赏第一首曲词《北新水令》,并以此作为示范,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赏。

3、总结方法。学生马上又从高二进入高三,这样的学情也要求教师在日常课堂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自觉锻炼和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少讲,但必要的点拨还是应该有的;学生要多思、多说、多体悟。

四、学法

这是一篇带血的吟唱,学生一定要通过读、诵读、吟读真正走入曲词的氛围,切己的去感受,与作者形成共鸣。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学过的知识积极的打开思路去鉴赏。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思、多说、多体悟。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用他的血泪作目,经历了十余年,增改了三次写下的历史名篇,是清代戏曲的压卷之作。这个爱情故事,突破了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皆大欢喜的结局,而是让男女主人公在高人国仇家恨的指点下双双入道。显然,“爱情”在这里,仅仅是个载体,它承载着作者更为深沉的思索,正如评论者所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

A、整体把握——题目暗示

《哀江南》出自《余韵》,是《桃花扇》的名篇,是全剧的点睛之笔。研读课文,我们从题目入手。

把握题目中的关键字

理解题目所含内容

B、整体把握——宾白提示(分角色朗读宾白)

C、整体把握——诵读指导(指导毕,分角色朗读课文)

D、整体把握——结尾总结

2、重点曲词研读,深入理解(思考讨论)

3、总结升华:

《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4、共鸣思考:

历史的沧桑之感和切肤之痛,非身历其境者,通常很难有刻骨铭心的体验,面对国破山残的现实场景,苏昆生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发而为“黍离”悲声。南明灭亡,江山易主,这是不争的事实,唱曲人不信、难信而又不得不信,更见亡国之情的痛切。这肝肠寸断的声声悲歌,不仅使全剧的悲怆情感达到高潮,而且留下了绵绵不绝的余韵,让我们对千古兴亡的历史作出自己的评判和思考。它已经超出了一般的遗民之思,这正是《哀江南》的美学意蕴之所在。

逝去的已为陈迹,一个凄迷的王朝背影已渐行渐远。欣赏这凄美的曲词,汲取其文字的滋养,这远不是我们学习的全部。

警醒、借鉴、奋进—面对历史,我们应有这样的态度。

5、扩展练习:

选取其他描写南京的诗作与《哀江南》一曲比较写景抒情的方式。这一部分旨在延伸教材内容,拓展研究课题,同时,也是落实和检测课内所学。

(三)自我评价:

对整个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评价的:从理解到鉴赏,再到巩固的三大板块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上由浅到深的规律,整个的设计科学合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设身处地的感知课文,理解课文,进而鉴赏课文,教学效果非常不错。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二下册语文哀江南说课稿范文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二下学期劝学说课稿怎么写范文

2016级高二语文师说说课稿范例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