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3-31
(三)意象情词 品出悲味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悲”,哪些地方你读出了悲?此问题设计顺第一问而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研读一联。前后两排为一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这一大环节主要分为两步:
(1)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诗的意境由多个意象构成。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引导学生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去体验意象,是诗歌鉴赏的关键。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首联、颔联共写了几种意象?(急风、天高、哀猿、飞鸟、落木、长江)哪一个意象让你感受最深?
再请同学们发挥一下想像,把这幅“三峡秋景图”具体描绘一下,更深刻地感受一下诗的意境,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此时进行第二次诵读(局部读),展开想象,读出诗的雄浑苍凉意境美。
这一步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体会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诗中所弥漫的悲情,从而对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这就初步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品读关键词把握情感
诗中有景有情,学生在入境之后,引导学生抓住颈联、尾联的如“悲”“客”“病”“苦恨”“酒杯”等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来领悟诗人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怀,突破教学难点。
此时进行第三次诵读(局部读),读出诗的悲情美。
在这一大环节教学中以“导”为主,学导交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仅仅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其依据是新课程标准要求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四)知人论世 深挖悲因
诗人因何而悲? 你能从文本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适时引导点拨。
此问题设计顺第二问而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知人论世法鉴赏诗歌。
依据新大纲中学习目标应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新课标分层推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具体到诗歌教学,就是本着学生应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和情感的原则,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为此,本着先易后难、分层推进的教学原则,整首诗的赏析我设计了以上三个问题,即感情感基调是什么?(悲),哪些地方你读出了悲?诗人因何而悲?
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诵读是涵咏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径。此时进行第四次诵读(整体读),不仅读出感情,更要读出精神,与文中高尚的道德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我将其分三步完成:先自由诵读,用心感悟,借声传情;再配乐朗诵,在悲凉的背景音乐中个别诵读,互相点评,互相欣赏;最后,播放名家范读,在倾听中将诗情融入心田,完成背诵。
设计意图:古语道:“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提高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实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五) 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运用的移情入境法、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法等诗歌鉴赏的方法做一归纳总结,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六)、拓展训练
让学生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那种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精神养料,是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关注点。因此我设计了以下联系现实的问题:
通过对杜甫诗歌的学习,我们又进一步认识了杜甫,在杜甫身上,有哪些品格对我们今天立身做事有启发作用?选择对你影响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七)布置作业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一个务实的语文老师应该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历练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因此这节课,我布置了以下课外作业:
1、《登台》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这首诗之所以被人们看作是古今律诗的压卷之作,除了因为内容的丰富深沉外,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成就,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2、结合本课所学的诗歌以及补充的杜诗,从意境、风格、情感方面总结杜诗的特点。
从而使学生对杜诗的特点有个全面的认识,可以轻松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
(八)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形成以下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完整的理解课文。)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孤独哀伤
写景
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 ——韶光易逝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漂泊孤苦
抒情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忧愤苦闷
五、说课综述
本课教学中,我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合作者,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探究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把属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渗透了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教学相长等教学理念。
我的说课完毕,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二语文登高说课稿范例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语文说课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