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语文下册辛弃疾词两首说课稿,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教学目标: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词人的情感。
2、熟读词作,了解典故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
重点难点:1、目标2。
2、分析这两首词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情达意。
|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
|
教学流程设计(导入、新授、小结、作业、板书设计)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词作的写作背景和主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的作者35岁,离举兵起义抗金,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已经过去十多年,胸怀报国之志的作者却一直没有得到北上抗金的机会,所以,他经常感到郁闷难平。这一年秋天,作者登上建康城(今南京)的赏心亭,面对辽阔山河,听到鸿雁悲鸣,生出无限忧思。自伤抱负世无知已,得不到理解与慰藉;浩叹英雄徒有雄心壮志,却无处施展才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开禧元年(1205年),这时的作者以66岁的高龄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镇江)。京口是三国时吴国的军事重镇,又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起兵的地方。所以,作者登上北固亭,联想到曾在此建立丰功伟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觉满怀报国之志。而想到南宋王朝一直偏安江左,不思北伐,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作者为此感到极大的愤慨。
2.词作中的历史典故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第一个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季鹰,即晋人张翰。《世说新语》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作者拿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一说,张翰因见齐王将败而辞归,作者却耻于弃官归隐,因为他有报国的雄心壮志。)
第二个典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说,陈登(元龙)因许汜没有志向很看不起他,自己睡大床,叫许汜睡下床。许汜把此事告诉了刘备,刘备说,如今天下大乱,希望你能忧国忘家,你却只管买房置地,假如我是陈登,“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说,如果自己像许汜那样只为自己打算,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大略的英雄了。从而表明了词人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也批判了那些不顾国事、钻营私利的人。
第三个典故——“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尤如此”。《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东汉大将军桓温率军北伐,在路上看见自己从前栽种的杨柳已经有十围粗了,不禁感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已经这样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年华的愤慨和苦痛。
《永遇乐》
第一个典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字仲谋,十五岁继兄孙策之位为东吴之主。他拒曹操南下,抵蜀汉东侵,建立了与曹魏、蜀汉鼎立的东吴帝国。曹操顺水而下,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二个典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南朝宋武帝的小名,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巷之中。东晋时,刘裕就是从这里起兵讨伐桓玄,平定叛乱。又率军北伐,战胜鲜卑等军事力量,扫平中原,建立南朝刘宋王朝。作者仰慕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人物,正说明了人到老年仍然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第三个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因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草率出师讨伐北魏,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在那里封山祭奠,纪念胜利。作者意在借刘义隆落得仓皇北逃的事情,咏叹南宋近事。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在浮离(今安徽宿县)兵败。此三句典中套典,意在以古讽今,主张有备而战,反对草率出兵。
第四个典故——“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追忆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庸无能,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
第五个典故——“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祭神赛社,烟火不断。作者借此以古讽今,批评人们居然舍弃了被金人占领的国土,忘记了国恨家仇。
第六个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再次起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二、学法指导 (比较学习法 )
本课文所选辛弃疾的两首词,主题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总体风格是雄健、豪放。都大量使用了历史典故,借古讽今。
两首词作于不同时期。《水龙吟》是早期作品,作者时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词中虽然用了蓝天、绿水、青山、红日等景象来陪衬、点染,但没有柔媚繁缛之感。《永遇乐》是晚期作品,辛弃疾当时以65岁的高龄在镇江任职,他本以为可以积极备战,积蓄军事力量,但很快发现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于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愤。可见,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扬、激奋;晚期作品则转向了苍劲、悲壮。
同为豪放派的词人,苏轼与辛弃疾的风格也同中有异。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评论者总是将苏、辛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三、延伸拓展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简释
此首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起句浩荡,笼罩全篇,包括山水空阔境界。“水随”一句,分写水;“遥岑”三句分写山。“秋无际”从“水随天去”中见,“玉簪螺髻”从“远目”中见,皆用倒卷之笔。“落日”三句,写景极悲凉,与屯田之“霜河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同为佳境。“江南游子”,亦倒卷之笔。“把吴钩”三句,写情事尤不堪,沈恨塞胸,一吐之于纸上,仲宣之赋无此慷慨也。换头,三用典,委曲之至。“休说”两句,用张瀚事,言不得归。“求田”两句,用刘备事,言不屑求田。“可惜”两句,用桓温事,言已之伤感。“倩何人”两句,十三字,应“无人会”句作结,豪气浓情,一时并起,如闻垓下之歌。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释
此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词,虽曰怀古,实寓伤今之意。发端沈雄,与东坡“大江东去”相同,惟东坡泛言,稼轩则实本地风光。“舞榭”三句,承上奔往,极叹人物俱非。“斜阳”三句,记刘裕曾住往事。“想当年”两句,回忆刘裕盛况。换头,叹刘裕自为,不能收复失地,四十三年自有重过此地之感。盖稼轩于绍兴三十二年知忠义军书记,尝奉表归朝。至开禧元年,又知镇江府,前后相距恰四十三年。“可堪”三句,仍致吊古之意,深叹当年宋之武功不竟,以致佛狸饮马长江,暗寓金人猖狂,亦同佛狸也。结句,自喻廉颇,悲壮之至。
基础测评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对词作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鹰------作者拿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
B.寄奴------刘裕率军北伐,战胜鲜卑等军事力量,扫平中原,建立南朝刘宋王朝。作者借英雄人物,表达自己虽年事已老仍然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C.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在那里封山志庆。作者借以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英雄业绩。
D.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2、.对下面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眺望远处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
B.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如果不能买田置屋,建立功业,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天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试举例赏析词作中拟人修辞手法的巧妙。
4、具体赏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写法。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词中的“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和“烽火扬州路”语序倒置了。请写出正确的顺序,并说明倒置的好处。
6、词中最能体现主旨的一句是哪一句?试作赏析。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叶丞相,即叶衡,主战派之一,词中的“高人”就是指叶丞相。
7、词的上阕“联翩万马”给读者以无限遐想。请谈谈你对于这一意境的联想。
8、“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①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éi”)屈原投湖南汩罗江而死,前人称他为湘累。
9、词作开篇的“自怨蛾眉巧”巧用《离骚》中 ,
的句子,意在
10、结合下阕词句,分析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1---12题。
霜天晓角 仪真江上夜泊① (黄机②)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1、描述并简析上片的意境。
12、结合诗句分析,下片首句提到的“诗情”是怎样一种感情。
作业:《名师伴你行》后的练案
|
教后反思
|
|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下册辛弃疾词两首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高中高二语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课稿
高二下册语文说课稿《窦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