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7-11-19
五、【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学生三分钟演讲来导入新课:
1、上周假期作业是现代诗创作,刘媛媛同学提前在同学们的作品中选择了一首她最喜欢的现代诗(王真的《陌上花开》)来进行点评和分享。
2、这首学生自己写的原创小诗,其中也运用到了“三美”的美学主张,为我们《再别康桥》的学习也起了一定的铺垫作用,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
3、同龄人始终是同龄人最好的榜样。让学生来帮助老师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
(二)分层次朗读设计:
1、齐读:清除阅读障碍,领略诗歌原味。
①勾画重点字词
②标出节数、韵脚
2、抽读:每个学生读一小节,给更多学生展示的平台。
①自选一个角度(意象、意境、情感、语言、形式),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或第一印象。
3、范读:听名家配乐朗诵,感受本诗的画面美。
①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跟随优美的音乐和诗意的语言去想象徐志摩笔下如诗如画的康河美景。并谈谈哪一幅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老师跟随学生所描述的画面,共同讨论每一节诗的精彩之处。学生未提到的诗节,老师稍作补充。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之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在本堂课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主动地走进徐志摩笔下的康桥的世界。
老师要明确的每一节的重点,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第一节:实写自身悄悄到来和离别康桥时的情思。
1、三个“轻轻的”连用,有何表达效果?
①情感:为全诗奠定了轻柔缠绵的感情基调,写出了作者不忍心打破康桥的宁静。
②节奏:叠词的连用,使本诗的节奏更加舒缓、音韵更加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轻柔、飘逸、自由、绚烂
(西天------------云彩)
轻轻作别
(淡淡的离愁、深深的情思)
第二节:写岸边柳树倒映康河的情景。
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暗喻】*拓展比喻的分类和表达效果
柔媚、美丽、娇羞
(金柳------------新娘)
心头荡漾
(迷恋、挚爱)
第三节:写康河的水草
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拟人】
表达效果:
①赋予青荇以人的神态,形象地写出了青荇对诗人的热烈的欢迎
②“招摇”一词也写出了青荇在康河中那自由自在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的追求。
自由自在
(康河-----------青荇)
游游招摇、甘心
(自由追求、依恋之情)
第四节:写榆阴下的清潭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泉,是天上虹”【暗喻】
空间变化:下--上--下
动静结合:静--动--静
虚实结合:清泉 vs 虹/梦
绚烂、静美
清潭----------虹/梦
揉碎、沉淀
(眷恋、幸福、沉浸其中)
第五节:诗人流连忘返、泛舟放歌的情景。
1、这一节画面感极强,像电影里的镜头一般
2、“寻梦”
康桥之梦?
求学之梦?
爱情之梦?
借此补充本诗的写作背景、诗人“爱、自由、美”的信仰和追求
斑斓、绚烂、美好
长篙----------寻梦
漫溯、满载、放歌
(情感的高潮)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了现实。
1、让学生感受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转喜为悲),思考:为什么此时“我不能放歌”?
因为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诗人从美梦中醒来,回到清冷的现实,离别之伤袭上心来,哪还有心情放声高歌。
2、夏虫也为我沉默【拟人】
悄悄的别离
夏虫----------沉默
沉默的康桥
(回到现实、转喜为悲)
第七节:呼应开头,最后点题。
结合课后习题,解决第三题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1、徐志摩的这首经典之作到底美在哪里?结合中国现代新诗“三美”的美学主张对其进行鉴赏:
①音乐美(语言)节奏、韵律
节奏感( 叠字) 韵律美 (押韵)
②建筑美(形式)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全诗七节、四行一节、每行字数相近、
错落排列、回环呼应
③绘画美(意象、意境)
“云彩 金柳 夕阳 青荇 清潭...... ”
意象:色彩丰富、视觉美感;意境优美
2、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及其表达效果:
①强化了真挚的情感: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结构相同,个别字词稍作改动,都表达了诗人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与缠绵悱恻的情感,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的情绪始终绕在心头。
②创造了深邃的意境:诗人融情于景,他的情怀不是直白显露的,而是热烈而有分寸的;诗人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轻轻的到来又悄悄的离去,然而字字句句中又无不蕴藏着诗人对康桥的浓浓情思和依依不舍。这种淡淡的诗味和浓浓的情思,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总结:请学生来为我们总结一下本诗的大致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这是一首抒情意味极浓的诗,首节三个“轻轻的”写出了诗人对康桥难以割舍的感情,为全诗奠定了一个轻柔缠绵的基调;中间四节描绘了康桥迷人的风光,渗透了诗人无限的情思,第六节是一个过渡,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最后一节只将第一节稍做改动,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心绪。
标签:高一语文说课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