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4-14
语文,是一门科学,一门关乎国民的文化素质、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科学。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下学期再别康桥说课稿怎么写,希望你喜欢。
一、 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高一一年级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不爱朗读,通过学习,培养他们对美文的阅读和朗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品,诗歌构思别致,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并完美实践了诗歌的“三美”原则,可以说文质兼美。因此,学好本诗,对于其他几首诗歌的解读鉴赏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必修部分诗歌教学的要求——“品味语言,感受艺术魅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学生的能力层级,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徐志摩及诗歌写作背景。
(2)品味诗歌的意象、意境,领悟“三美”原则,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方法朗读诗歌,品味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崇敬,认识徐志摩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
4、 重难点的确定
诗歌通篇都笼罩在作者与母校离别的情感氛围当中,作者选取了独具特色的意象,营造了优美宁谧的意境,表达了对母校的眷恋不舍之情。因此,我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意象,感受意境。
二、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朗读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朗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
2.情境教学法
用欧洲田园风情的曲子营造一个清新优美、舒缓闲适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朗读诗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3.品味鉴赏、协作探究法
本诗意象众多,情感独特,要让学生充分品读,感受意象、意境。同时,解读“三美”原则在诗歌中的运用。让学生分组研讨,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4.联想比较法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鉴赏能力,引入联想比较法。引导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诗歌并作进一步钻研,体会诗人徐志摩的独特魅力。
这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实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三、学法: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
1.小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主动寻求答案。由原来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索
2.联想鉴别、协作探究
徐志摩是现代诗坛独具魅力的诗人,单凭一首诗是很难“窥一斑而知全豹”为更好地培养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鉴别能力,我们引入联想比较法。学生可课外查寻有关抒写离愁别绪的诗词和课文进行比较,另外可以引导喜爱徐志摩的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诗并作进一步深人钻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结合本单元几首诗歌,由复习旧知导入。
2.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绍
“知人论事”在文学作品类的教学中是必要的。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因而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3.诵读体味(教学重点的解决)
先让学生自由朗诵。要求学生谈谈对全诗的整体感受教师稍加点拨,答案不需标准,只要整体把握正确即可。然后逐字逐句指导朗诵并结合作者独特的人生际遇分析本诗所体现的诗情和艺术上的“三美”,从而达到准确把握作品主旨的目的。这种引导是循序渐进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鉴赏品评(教学难点的解决)
物象——意象----意境:体会作者通过意象选择营造的意境。
5.知识拓展
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件进行复习,自学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并进行比较赏析。
五.板书设计
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建筑美
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音乐美
意象:金柳 新娘 招摇 彩虹似的梦——绘画美
高一下学期再别康桥说课稿怎么写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说课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