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一语文说课稿

高一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说课稿:《名人传》序

编辑:

2015-11-09

是的,正是这颗中国心,使许多远在异乡、身处天涯的华人作家,同他们的读者(包括我们在内)建立了千丝万缕的感情联系。也许像黄山云海那样飘忽,也许像万里长城那样厚重,也许像昆仑积雪那样晶莹,也许像洞庭湖水那样浩淼,也许像茅台酒那样浓烈,也许像龙井茶那样淳淡。但是说到底,它们又都可能是古长安城碑林上的字迹,林林总总,洋洋洒洒,真草隶篆,琳琅满目,而又无一不用中国字写成的。

“飞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作者们的笔下,总是或者清晰、或者隐约地写到神州大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巍巍天山,浩浩长江,骏马西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故园的竹篱茅舍,童年的如豆青灯,欢声笑语。一只风筝,一株榕树,一片绿叶,全都绾系着绵绵不尽的乡情。

美国的月亮自然不会比中国的圆,但神州的山川风物比异乡的更令人魂牵梦萦,却是实情。这也正是这本选集中最能打动读者心扉的篇作。

然而,流泻于作者们笔下的,却又远不止于旅人的脚印和游子的乡思。

他们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

他们用现代人的眼睛审视着、观察着周遭的纷纷扰扰、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

他们用现代人的耳朵谛听着、捕捉着奔向太空、驰骋宇宙的足音。

他们用现代人的心灵呼吸着、感受着不停地撞击、急剧地旋转的空气。

他们拨弄歌手的琴弦,深情地吟唱时代。

他们挥斥画师的彩笔,精心地点染世界。

他们也操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冷静地剖析人生。

从这方面说,我们的台湾和海外同行们显示了他们独特的风貌、风采和风格。

一百五十多篇佳作汇集在一起,就自然构成了一幅绚丽斑斓、多姿多彩的画卷,成为我们民族的散文长廊中引人入胜、惹人逗留的一角。

我们的作者们,都是吸吮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乳汁成长的。他们写的都是道道地地的中国散文。

先秦诸子的睿智,两汉文章的雄健,魏晋六朝的华美,唐宋八大家的浑厚和潇洒,明清小品的秀逸,都能从中找到一些姿影,听到一些回声。

“五四”以后六十余年来,散文大家的影响——鲁迅的邃密,周作人的冲淡,冰心的婉丽,郁达夫的深沉,朱自清的精美,叶圣陶的谨严,梁遇春的从容,许地山的朴质,丰子恺的细腻,郭沫若的奔放,巴金的深情……也同我们大陆上不少散文家一样,在作品里都能各找到一些文学渊源。

文学传统的长河,总是绵延不断的。

而在台、港和海外一些同行的佳作中,这一点有时看得更明显些。正如昔贤所云:“不意永嘉之士,复闻正始之音。”这是很令人欣喜的。

编成以后,为它取个什么书名好呢?我们多次函件往返磋商,想了好几个,总觉未臻思想。有一次同诗人邵燕祥谈及此事,他很支持编这本散文集,并且代为拟了几个颇具诗意的书名,其中就包括《海天·岁月·人生》。它有一种幽邃与疏朗兼而有之的意境,使人悠然神往。“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掩卷之余,望着辽阔无垠的海天,仅向本书相识和不相识的同行们遥致思念和敬意。由于见闻和水平所限,必定使许多珍品成为遗珠,是深负歉意和愧疚的,且容异日再作补救吧。

(《语文读本》第三册1985年深秋,北京未了斋,作者:袁鹰)

阅读提示:袁鹰是当代的诗人兼散文作家。他写这篇序言,是当做抒情散文来写的。

本文是以“久远的年代”说起,简述了海外华人文学,尤其是海外华人散文的产生历史,并概括出这些散文思想内容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表达海外赤子的“中国心”,一是体现他们作为“现代人”的感觉和心灵。本文的光彩处主要表现在形式上。作者满怀诗人豪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创造了诗化的境界,表现出洋洋洒洒、深远博大的风格。

三、高考指津

“整篇内容分析式”也是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常见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具有整体阅读意识,即由把握整体文意入手,提取和归纳文章内容的要点,把握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综合性强,难度系数较高。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母亲与莫扎特

肖复兴

这似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题目。母亲目不识丁,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曾有过一位莫扎特。

是冥冥中的命运,把母亲和莫扎特连在一起。

那一年的夏天最难熬,我常去两个地方消遣:一是月坛邮票市场,一是灯市口唱片公司。抱着邮票回家,邮票不会说话,任你摆弄,母亲只是悄悄坐在床头看我,看困了,便倒下睡着了,微微打着鼾。唱片不是邮票,买回来是要听的,而且,常觉得音量太小难听出效果,便把音量放大,震得满屋摇摇晃晃;又常在夜深人静时听,觉得那时才有韵味,才能把心融化……母亲常无法休息。我几次对老人说:“吵您睡觉吧?”她总是摆摆手:“不碍的,听你的!”我问她:“好听吗?”她点着头:“好听!”其实,我知道,一切都是为了我。她总是默默地坐在床头,陪我听到很晚。母亲并不关心那个大黑匣中的贝多芬、马勒或曼托瓦尼,母亲只关心一个人,那便是我。

八月一天的黄昏,我又来到灯市口,偶然间看到一盘莫扎特的《安魂曲》。我拿起来,犹豫了一下,买还是不买?这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未完成曲,拥有它是值得的。但是,我实在是不大喜欢莫扎特。我一直觉得他缺少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勃拉姆斯的挚情,更缺少贝多芬的深刻。我知道这是我的偏执,但在音乐面前喜欢与不喜欢,来不得半点虚假。

这一天黄昏,我空手而归,母亲还好好的,正坐在厨房里帮我择新买的小白菜和嫩葱。我问她:“今晚您想吃点什么?”她像往常一样说:“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吧!”几十年,她都是这样辛勤操劳,却从不为自己提一点点要求。我炒菜,她像以往一样站在我旁边帮我打下手。晚饭后我听音乐,她像以往一样坐在床头默默陪我一起听,一直听到很晚、很晚……谁会想到,第二天她老人家竟会溘然长逝呢?母亲依然如平日一样默默坐在床头,突然头一歪倒在床上,无疾而终,突然得让我的心一时无法承受。

丧事之后,我想起那盘《安魂曲》。莫非莫扎特在启迪我母亲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灵魂需要安慰?而我却疏忽了,只咀嚼个人的滋味!我很后悔没有买。如果买下让母亲临别最后一夜听听也好啊!我甚至想,如果买下也许能保佑母亲不会那样突然而去呢!

我直感到对不住莫扎特,我直感到对不住母亲。

不要执意追求什么深刻,平凡、美好,本身不就是一种深刻吗?母亲太过平凡,但给予孩子最后一刻的爱,难道不也是一种深刻吗?我看到梅纽因写过的一段话,说莫扎特的音乐“像一座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外面优美宁静,里面却是火热的”!我没有理解莫扎特,也没有理解母亲。

我鬼使神差又跑到灯市口,可惜,那盘唱片没有了。

(1)请根据文中材料,简要说出作者通过记叙哪几件事情来表现母亲的平凡而美好。

(2)请结合阅读材料,分条概述作者对母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母亲去世前没能听到莫扎特的音乐,和莫扎特确实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作者承认题目有点“不伦不类”。

B.母亲本来不喜欢音乐,但常常陪儿子听音乐,天长日久,爱屋及乌,也能听出音乐的韵味,觉得好听。

C.“我鬼使神差又跑到灯市口,可惜那盘唱片没有了。”结尾这样写,能使读者在充满遗憾、同情的余味中,思考应如何关爱母亲、珍惜亲情。

D.平凡、美好就是深刻,这是作者在丧母之痛中领悟的哲理,也是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的画龙点睛之笔。

E.本文虚写“几十年”,实写“那一年的夏天”,其中着重写母亲“最后一刻的爱”,显得重点突出、血肉丰满。

2.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

贝壳

席慕蓉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细致、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1)古人“用贝壳来做钱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2)画横线的句子,是作者的感受、慨叹,这感受、慨叹是针对什么而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3)画横线的句子的实际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答案解析:

1.第(1)题答案为①悄悄地看儿子摆弄邮票;②常常陪儿子听音乐到很晚;③帮儿子择菜,打下手,不为自己提一点点要求。完成此题的第一步是速读全文,将记叙母亲的地方用笔划出;第二步去粗取精,提取表现母亲平凡而美好的具体事例;第三步就筛选出的具体事例,从文字上加以压缩。例如第一件事,文中叙述我“抱着邮票回家,邮票不会说话,任你摆弄,母亲只是悄悄坐在床头看我,看困了,便倒下睡着了,微微打着鼾”应浓缩概括为:悄悄地看儿子摆弄邮票。

第(2)题答案为:①感激母亲对自己的体谅关爱;②赞颂母亲的平凡、美好;③自己没能让母亲临终听到《安魂曲》的悔恨之情。完成此题可从两方面入手:其一从表现母亲的具体事例中去体会,然后将体会逐条概括出来。其二从文段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加以概括。例如,“其实,我知道,一切都是为了我”,“母亲并不太关心那个大黑匣子中的贝多芬、马勒或曼托瓦尼,母亲只关心一个人,那便是我”。又例如“我很后悔没有买。如果买下让母亲临别最后一夜听听也好啊!我甚至想,如果买下也许能保佑母亲不会那样突然而去呢!”

第(3)题答案为A、B两项。A项从标题入手考查学生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只要认真阅读全文,准确把握文意,就可以判断出“作者承认题目有点‘不伦不类’”的理解是错误的。B项错在母亲“爱屋及乌,也能听出音乐的韵味,觉得好听”,因为第三段末写道:“母亲并不关心那个大黑匣子中的贝多芬、马勒或曼托瓦尼,母亲只关心一个人,那便是我”。

2.第(1)题答案为:贝壳很小,坚硬,精致。此题考查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读懂了第一段文字,很容易筛选出“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这个关键句。

第(2)题答案为:贝壳里的生命很脆弱,贝壳很精致。此题考查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依据题干提示的角度,确定第二段是答案所在区间,再加以整理。

第(3)题答案为:与贝壳里的生命相比,人的生命更长,天地更广,应把事情做得更好。此题考查分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依据题干提示的角度,确定第三段为信息所在区间,再整理词句。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说课稿《游褒禅山记》

高一必修一语文第四单元说课稿设计:《飞向太空的航程》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