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1-09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 ]愚弱的国民,[ ]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 ]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认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认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呐喊自序》)
1、第一段文字出自鲁迅先生的: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彷徨》D.《华盖集续》
2、第一段文字中“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一句的作用是:
A.连留学生的“我”也看了,极说影片流毒之广。
B.对上句加以补充,说明看影片的中国人之多。
C.自己无可奈何,被迫观看,表示一种被愚弄的愤怒、憎恶的思想感情。
D.把自己同“围着看”的“一群中国人”相类比,表现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品质。
3、第一段文字“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一句中的“自然”的表达作用是:
A.表肯定语气 B.表否定语气
C.表合乎情理 D.表示不完全相信的一种反感情绪,含有讽刺意味。
4、第二段文字“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句中“久违”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A.无限思念 B.十分热爱 C.厌恶痛心 D.憎恨卑视
5、选出对“维新”一词结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并列关系合成词,“维”、“新”同义,“革新”的意思。
B.偏正关系合成词,“维”,“在”的意思。“新”,“革新”的意思。
C.带有附加成分的合成词,“维”,助词,无实义。“新”,动词,“革新”。
D.动补关系合成词,“维”,变动的意思。“新”,新旧之“新”的意思。
6、为第二段文字四处[]选择一组关联词,应是:
A.终于 即使 无论 都只是
B.因为 凡是 即使 也只能
C.因而 既然 不管 都不过
D.所以 假若 尽管 而只是
7、第一段文字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递进
C.表语意转折 D.表总结上文
8、第二段中“我的梦很美满”中的“梦”的解释应是:
A.实指睡眠中对前途的梦幻。 B.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对自己前途的设计打算。
C.“梦”是反语,诙谐地否定了自己当年不切实际的想法。
D.运用比喻的手法,喻指当年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
9、选出对两段文字整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两段文字各在原文中的作用完全相同,都在说明自己当年弃医的原因、从文的目的。
B.这两段文字在原文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前者是为了说明自己同藤野先生交往的来龙去脉;后者是为了说明自己弃医从文思想转变的原因、目的。
C.这两段文字在写自己当年看电影的具体情形、电影的拍摄背景、放映后学生的反应等情况时,有详有略,用语不同,甚或有某些出入,这是由文体和写作要求的不同所到,并不矛盾。
D.这两段文字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前者重在记叙,突出形象性;后者重在说理,突出严密性。
参考答案:
一、1.《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狂人日记》 1918年 果戈里
3.《朝花夕抬》《野草》
二、l.A
2.“梦”指的是:①到南京求学,“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②到仙台学医,“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③在东京治文,“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3.“铁屋子”指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熟睡的人们”指的是:当时中华民族的绝大多数人思想麻木。“大嚷起来”指的是;朋友们通过办《新青年》杂志宣传革命真理。
三、1.A
2.课文第七段说的是作者在屡经挫折之后的思想情绪,这种思想概括起来是感到无聊和寂寞。但是读者对这种“无聊和寂寞”可能是缺乏体验的,为了使读者更清楚“无聊和寂寞”,作者进一步说面对一群活人大喊,而这些活人毫无反应,既不赞同,也不反对。这就能使读者对“无聊和寂寞”认识得清楚一些。为了更清楚地表现这些活人的无反应,作者使用了“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这一比喻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无聊和寂寞”的感受。
3.我自己原本认为我是一个可以不说话的人了
4.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四、l.去掉这段话似乎语言更简练了,但表现力却差了很多。这段话中特别强调质铺的柜台“高一倍”,药铺的柜台“和我一样高”,意图就是要突出“我”的年龄小,而突出年龄小,就能强调“我”的感受,就能为下文所说的“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做更充分的铺垫。
2.B
五、1、C 2、D 3、B
六、1、B 2、C 3、D 4、C 5、C 6、D 7、B 8、D 9、B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说课稿已经呈现在各位面前,更多精彩尽在威廉希尔app 开学季专题!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说课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