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9-25
二、新课教学(约30分钟)
(一)波的独立传播特性
1.设问:把两块石子在不同的地方投入池塘的水中,就有两列波在水面上传播,两列波相遇时,会不会像两个小球相碰时那样,都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呢?(约1分钟)
2.学生实验:水波的相向传播[改进课本传统实验](约2分钟)
3.引导让学生叙述实验现象。(1分钟)
5.总结:(约2分钟)
(二)波的叠加原理
1.计算机模拟绳波的传播。请同学叙述在它们的重叠区域里,质点的位移的发生了什么变化。(约2分钟)
2.原理(约2分钟)
3.画图分析
4.讲解三种典型情况:峰-峰叠加、峰-谷叠加、谷-谷叠加。(约3分钟)
5.总结(这部分知识涉及矢量运算,对学生来说是困难,教师应该画图直观,仔细讲解,同时配以计算机模拟)(约1分钟)
(三)波的干涉
1.实验:背投式发波水槽演示水波的干涉[改进实验仪器](约1分钟)
1.计算机模拟:请学生叙述观察到的现象.(约2分钟)
2.设问:为什么在两列波相遇后,会出现有些质点振动振幅很大,有些却很小,甚至为零?
3.引导学生讨论课本图10-23分析a,b这两个质点的运动情况.(约6分钟)
(设问:振动的加强点和减弱点是交替出现还是固定不变?)
4.分析,归纳,总结.(约2分钟)
5.让学生看课本得出波的干涉的定义.(约1分钟)
(四)波的干涉的条件(约5分钟)
1.设问:波的干涉的形成是否还需要条件呢?
2.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图10-23——如果波源S1和S2所激发的波的波长不同
a、某时刻是否会形成规则的强弱分布?
b、半个周期后,强弱点的分布是否还在原处?
3.大面积提问,让学生回答自己得出的结论。
4.总结:
5.实验检验。
三、教学小结(约3分钟)
体现本节知识结构,突出教学重点
四、反馈练习及评讲(约5分钟)
五、作业布置(约1分钟)
阅读教材;
教材P58第(1)、(2)、(3)题,上作业本
D.媒体应用
录相、实验演示、动画模拟
E.板书设计
一、波的独立传播特性
两列波相遇前后都保持各自运动状态.
二、波的叠加
波的叠加:几列波在同一介质相遇,相遇时,重叠部分的介质点参与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三、波的干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干涉图样。
四、波的干涉的条件:频率相同的波源(相干波源)
高中高三物理说课稿是由威廉希尔app 整理提供,愿考生学业有成。更多相关内容内容请关注【高三物理说课稿】
标签:高三物理说课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