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三物理说课稿

高中物理说课稿:欧姆定律

编辑:sx_hez

2013-12-13

高中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把握时间,认真学习,为将来的路奠定基础,威廉希尔app 为学子整理了“高中物理说课稿:欧姆定律”一文:

高中物理说课稿: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选自高中物理第二册第十四章第一节,其教学对象为高二理科生,整个说课过程可分为五大部分:一. 课程设计理念: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智能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中学教育其目的不是培养专家,而是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的核心是知识与能力并重,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可见创造性培养在我们中学教育中培养的重要性。

关于师生关系问题,后现代主义有其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在科学技术影响下,知识传输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已不是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地位虽然不会由电脑完全取代,但是教师发挥作用的重点和方向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师了。后现代主义者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将不复存在,一个新的名词即作为老师的学生或作为学生的老师产生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持续变化,时而作为一个教师,时而成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共同对求知的过程负责。”在这样的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沟通达到“和解”(而非一致)。因此,教师充其量是一个“节目主持人”,而非“教授”。威廉姆·多尔认为,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生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但这并未抛弃教师的作用,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权威也转入情景之中,教师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20世纪70年代末,克兰诺和梅隆用4年的时间对英国的4300名小学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师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教师与学生社交方面发展的期望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成绩影响最大,远远超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期望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期望所产生的影响则处于次要地位。这项成果动摇了曾经轰动一时、被称为“里程碑”式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所得出的结论:教师对学生智力潜力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大影响。美国的专家伯德惠斯特尔研究表明:词语仅仅表达了我们思想中很少的一部分,只占了30%~35%。传统的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基本上以词语交流的教学为主,如果从人际关系、从情感领域对教学活动重新考察,会别有一番洞天。陶行知先生将“创造”看做人生的真谛,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提出创造教育要培养能够“向着创造之路”迈进的“创造之人”,“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本人把“小组探究”的教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结合到教研室、我校实践了一年问题教学法中,力图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条件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具有团队精神,满足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需求。

二. 说学生:

1. 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候已经具有有关电路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了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欧姆定律的能力。

但是由于现行教材、教科书中应用性的生活事例很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代代公式的数学运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象图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所处环境、自身素质分析

电、电路在我们生活在碰到的很多,但是基本的原理并不是特别清楚,学生有这个兴趣去探索和体验电压和电流之间的,为在课堂上操作、设计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学生的愿望是迫切的,积极性很高。

三.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节是恒定电流这一章的基础,是对初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和应用上的进一步加深。

本章按以下线索展开:从初中学过的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引入欧姆定律——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半导和超导的介绍——电功和电功率概念的引入——介绍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本节主要通过对导体两端电压和电流关系的探索,了解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认识到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迫切愿望、学生实际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现有状况,综合考虑了本节课的内容与性质、以及考试大纲后,确定了本课的基本理念:

1. 课的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掌握利用图象进行研究思考的方法。

2. 课的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参与性——教学有层次感、因材施教。

3. 课的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参与性——联系生活。

4. 课的实施:注重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思考、设计、发现——采用问题教学法。

在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电流的形成、产生条件、计算公式。 2. 知道什么是电阻和电阻的单位 3. 体验欧姆定律解决相关电路问题 4. 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认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在教师的帮助下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 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图象的数学方法处理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设置情景和热情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提问、勇于创新。 2.在小组讨论、组际讨论、生生交流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体现人文关爱。在“人性化空间”研究“问题空间”。

基于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个人常识,在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对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作了如下处理

3.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再加上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在学习物理时就出现了数学知识跟不上,物理知识前后不衔接等现象。物理的一些概念规律,需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推理概括,有的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这就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要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就显得跨度太大,而增加了对教材的不适应。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方面出现了困难,再加上自身的一些因素,就会产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缺乏自信心。认真的考虑了以上的关系后我把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制定:

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自己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把抽象的事物转变为直观的,可观察。

加深和体验用图象来处理一些物理问题的方法

难点:

学生操作设计处理实验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学生特点特制定以下的教学方法

四.方法与过程

1.教学方法的制定

创新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二者所追求的最终教育目标也是一致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各种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和基础教育分不开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脱离了具体的学科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会落入空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人把“小组探究”的教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结合到教研室与我校实践了一年多的问题教学法中,(四大板块:目标板块、情景板块、师生互动板块、评价反思板块)力图使用问题教学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具有团队精神,满足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需求。

基于学生的水平,本人确定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授课,同时使用讨论法和演示法,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认可本课的社会文化价值,掌握科学的研究放法,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的目的。

2. 重点、难点的突破

1) 学生自主参与情景的设置,让学生自己体验感受实验的过程

2) 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回顾以及演示“探索弹力和弹簧的伸长关系”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自主的设计实验,探索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3) 采用问题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4) 阅读有关欧姆发现欧姆定律的过程,坚定学生的刻苦学习的决心。

3.教学过程:

创 设

问题空间

预期研究

标板块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产生条件、计算公式。 2.知道什么是电阻和电阻的单位 3.体验欧姆定律解决相关电路问题 4.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认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在教师的帮助下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图象的数学方法处理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设置情景和热情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提问、勇于创新。 2.在小组讨论、组际讨论、生生交流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体现人文关爱。在“人性化空间”研究“问题空间”。

编辑问题

问题包

设计实验

探究过程

发掘内在关联

1.情景问题化 2.新课标要求的“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使学习者成为问题的研究者

景板块

本节课情景 情景一:学生通过尝试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导体,感受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关系 情景二:回顾以及演示“探索弹力和弹簧的伸长关系”实验。思考它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

提出问题

研究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自己展现问题

下节课情景

情景:学生尝试把实验中的一个导体剪为两段,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离开课堂

师生互动版块

生生交流板块

1.从情景板块中,各问题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设计研究电压与电流之间关系的方案。(模仿“探索弹力和弹簧的伸长关系”实验处理思想)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思路、方法是怎样的?得出了怎样的结果?并提交问题站供组际交流。 2.得出怎么样的结论,思考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结果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提交问题站。 3.以问题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展示问题包

合作探究的过程

新问题

交流

1、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研究性 2、创设、研究问题空间 3、团队合作精神,体现人文关爱 4、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5、个性发展

师生交流板块

1.本板块随生生交流板块即时,交替进行 2.教师调控、组织、引领:生生交流无法解决问题时的引导、提示、适时补充。

3.师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 1、学习者成为问题的研究者 2、创设人性化空间(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应用反思板块

课内 关注过程性评价,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1、回顾知识技能: 2、肯定探究方法: 3、鼓励合作交流:

理论支撑:行动研究、新课标、近代理论。 学生方面:1、体现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研究性。

2、团队合作精神,体现人文关爱。 3、问题空间的研究能力。 4、个体差异 教师方面:1、教师不是问题的惟一提出者、研究者、解决者。 2、既注重“问题空间”,又注重“人性化空间”。 3.教学过程的调控能力,问题化过程的研究能力

实验和多媒体:

个性问题:

附表:(生生交流卡)

探索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想

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绘制图表

数据处理和实验结论:

研究问题

问题提出:

问题 讨论

新问题

4.阅读材料: 一、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欧姆(1787~1854年)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和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辍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中受到启发,猜想导热杆中 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欧姆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做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放装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与铜线相连,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实验中他用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八根铜导线进行了测量,得出了如下的等式: 式中X是磁效应强度,即电流的大小;a是与激发力有关的常数,即电动势;x表示导线的长度,b是与电路其余部分的电阻有关的常数,b+x实际上表示电路的总电阻。这个结果于1826年发表。1827年欧姆又在《动电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 S=γE 式中S表示电流,E表示电动力,即导线两端的电势差,γ表示导线对电流的传导率,其倒数即为电阻。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常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并提出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成果被忽视和经济的极其困难是欧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金奖,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 1849年他当上了慕尼黑大学教授,后人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电阻的单位。二、电流传导速率、电子定向移动速率、电子热运动速率三中速率的区别 1. 电流传导速度等于光速,电路一接通,导体中的自由电子立即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 电子定向移动速率其大小与电流有关,一般每秒为10¯²m~10¯³m的数量级。 3. 电子热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为每秒几百米。三、电流的微观解释设粗细均匀的一段导体长度为l,两端加一定的电压,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量为e,则导体中自由电荷总数N=nlS,总电量q=Ne=nlSe,所有这些电荷都通过导体横截面积所用时间t=l/v,所以电流I=q/t=neSv. 由此可见,从微观上看,电流决定与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n、导体的横截面S和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v.

五.课后反思

个人认为设计成功之处:

由于新老师还没有上过本堂课,所以无从比较。只能和自己以前上过的高一的课进行比较。

1. 在上课时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可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探讨和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

2. 与实验紧密结合,从实验中得出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使学生能够完全参与课堂,从而更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更高效率的进行学习。

3. 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的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论对错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完整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力图让其他同学予以纠正,最好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在学术上产生争论的氛围。

存在的疑虑:

1) 学生由于习惯性的思维,不能全身心投入

2) 由于经验有限,自己不能完全控制课堂

3) 在课堂上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形成争论。

高中物理说课稿:欧姆定律威廉希尔app 为您整理提供,更多高三物理相关说课信息,请关注【高三物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