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三数学说课稿

人教A版高三上册数学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说课稿范文(第三章)

编辑:sx_yanxf

2016-10-18

想要完成好每一件事情,就必须提前对每件事都做深知了解,下文为大家准备了高三上册数学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X号考生。华罗庚曾经说过,学习数学必须经历两个过程:将学习接受做到“由薄到厚”,再消化实验,做到“由厚到薄”。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数学世界。在这个数学世界里,师生思维碰撞,师生共同发展,尽情享受这一课带给我们的不同数学体验。

首先,如何做到“由薄到厚”呢?教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本课是选自人教A版普通高中必修5第三章第一节“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第一课时。这节课讲 的是什么内容呢?让我们把教材翻到第72页。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等式与方程、函数、三角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考题中不等式常与其他知识交汇呈现,因此不等式在高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课,学好本节课是学习本章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认知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并充分认识不等关系存在与应用,这是学习本章的基础,也是不等关系在本章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简单的学生易于处理的问题,用意在于让学生注意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由衷地产生用数学工具研究不等关系的愿望,这也是学习本章的情感基础..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知道深入浅出,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考考试大纲说明、新课程标准精神和高一学生心理认知特征,我确定了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景的不等关系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过程,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

(3)情感与价值: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而考虑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上的欠缺,那么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准确地表示出不等关系,就成为本节课的难点。把握了重难点,也就明确了教学应突出什么、

专注什么,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情分析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我认为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充分了解对我们的教学至关重要。因此,我对学生的学情作了如下分析 第一,初中已学简单的不等式;

第二,具备“通过观察、操作并抽象概括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体会,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说过,不存在教学方法上的百宝箱。因此,从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取既适合学生又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根据《新课标》中“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教学要求,及基于本节课不等式的教学要着眼于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将建立“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重视让学生从问题中尝试、提炼、总结、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和严谨的推理。 为了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师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发现”的中心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为了给学生推荐出既有营养又美味的数学,即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喜欢的数学、乐学的数学,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在教学中注意关注整个过程和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这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情境引入、探究新知、随堂练习、课时小结、布置作业,下面将进行一一说明。

1.情境引入

这一环节将采用实例引入.现实生活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举出存在不等关系的例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是学习不等关系的必要性.通过学生所举出的一系列不等关系的实例,提出问题:“对于相等关系我们用方程来表示,那么不等关系我们又用什么样的数学工具表示呢?”引起学生的认知失衡,从而引出新课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2、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不等式的定义,二是列不等式。

(1)不等式定义

对于不等式的定义将采用自主探究教学,引导学生类比等式的定义自己试着给出不等式的定义,培养类比能力。由教师订正,并书写5个常用不等号(≠、<、>、≤、≥),其中?、?这两个不等号的意义学生理解有一点困难,对于

?我将给出两种理解方式:一、其意思就是不大于。二、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例如1?1,很显然是成立的,显然?不言而喻。

学生活动

接下来给出生活中两个简单的例子

1:限速40km/h

2:酸奶中脂肪与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不低于2.5%和2%。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其不等关系,增加学习兴趣。

(2)列不等式

奥苏贝尔说要让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这个环节,将以学生为主,共同探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性。由易及难,不断解决问题,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1 设点A与平面?的距离为d, B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则d与什么样的关系?

这是一个立体几何问题,引导同学们根据图形并结合垂线段最短这一性质找到不等关系,再由B点的任意性,注意其与O点重合时情况,则写成不等式d?AB

问题2 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本。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 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

这是一个数量计算的问题,难度相对例题1有所提高。这个问题的解决将由学生完成,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导作用,首先请一位学生说出其中的不等关系,老师在黑板书写,并让学生列出由此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在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结果。

通过问题1、2,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如何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不等式的步骤,此时提出问题:类比列函数方程的步骤得出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的一般做题步骤是什么呢?

此时请自愿回答的同学谈谈他的看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书写:步骤

(1)找出不等关系及其所连接量,(2)用正确的不等号连接。

说明:其实,由不等关系写不等式,有时候和函数方程式一样的,可以用未知数来代替一些未知量。

问题3 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的钢管截成500mm和600mm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所有上述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

这是一道生产实际的问题,其难度有所提升,体现在需要联系生产实际,找出其隐含的不等关系。它的处理方式是分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得出正确解答。充分发挥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并培养初步数学建模意识。

这个环节由浅入深,不断解决问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向学生展示出数学发展的进程。 3.随堂练习(教材74页练习第1、2题)

根据夸美纽斯的教学巩固性原则,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

讲解后,通过抽个别同学上黑板演算,其余同学在草稿本上完成练习的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讲解内容作适当的补充提醒.

4.课时小结

为了兼顾到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反馈,深化课堂到社会的理念,有效的课堂一定是触动人心的,有效的课堂小结和反思一定是促人发展的,因此设计了课时小结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及如何学到,在巩固新知的同时整理一些数学方法。这一环节由师生共同总结本堂教学内容,使明确不等式的定义和列不等式的步骤,形成知识结构,使知识压缩,体现华罗庚的“薄厚”学习法。

5.布置作业

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对学生分层布置作业使不同的学生个得其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本P75习题3.1[A组]第4、5题必做,[B组]第3题选作.这几道题均是关于生活中的不等关系问题,充分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五、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层次分明,达到预定教学目的,我将黑板分为四个部分.

六、教学评价

总之,这节课是本着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知识是由学生自主构建的原则设计的.

以上就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带来的高三上册数学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说课稿范文,大家还满意吗?更多内容请关注威廉希尔app 。

相关推荐:

人教A版高三上册数列说课稿怎么写(第二单元)  

人教B版数学高三上册不等式的实际应用说课稿模板(第三单元)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