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一历史说课稿

2016人教版历史高一下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说课稿模板

编辑:sx_yanxf

2016-05-09

转眼间初中的课程即将过半,为了老师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现将人教版历史高一下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说课稿模板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我将从五方面来谈一谈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人类政治文明史的发展历程表明,民主政治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一个发展的过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也是如此。本课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三项巨大成就: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材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分别向大家介绍了三项政治制度的渊源和发展,对于我们加深对国情的认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有积极的意义。

2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3、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知识但掌握不牢固,对历史知识有选择地感兴趣的特点,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政协的作用和职能、民主派参政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理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能力目标:通过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对比,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注重文史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

②运用历史比较法,引导学生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区别。

③借助问题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外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合作,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表各自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学习和视频播放,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②通过对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历史和现实要求的必然结果;把握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建设发展的基本脉络,展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美好前景;培养学生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教学重点的确定及处理:

本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个问题的掌握对以后学习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有很大帮助,并且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对它的认识,所以确定“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是教学重点。对重点的处理我是通过自主学习法、互动讨论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最后老师归纳总结。

5、教学难点的确定及处理: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使用了三个动词:概述、阐述和认识,“概述”和“阐述”属于SOLO分类评价法中单点结构层次,而“认识”属于关联结构层次,所以我把“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作为本课的难点。对此,我采取的方法是把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分别与西方的政党制度、议会制度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那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6、课时安排  1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情是设计教法、学法的依据之一。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大部分同学对本课内容不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和现实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策略——教法与学法

1、教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我采用了“自学—互动—质疑—指导—总结”的互动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为了“激其情,发其智”又使用了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图示教学法等,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学法:我本着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根本目标,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导学提纲,知识框架的构建等可用此法。

2)、合作学习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员之间相互提问题,使之在不断的思考、讨论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体验性学习法:在学习新中国诞生时,通过观看视频《开国大典》,使我和每一个学生都有“经历历史”的感觉,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历程。

四、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因此我按照互动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导学、课堂教学、课后沉思三部分。

1、课前导学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导学提纲让学生预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安排学生调查少数民族的具体知识,并让有条件的学生网络查阅各民族党派的情况,既能拓宽视野,又能帮助理解教材。

2、课堂教学     (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手段,主要分四个环节)

1、整体感知、确定目标  (约5分钟)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先由学生浏览全课, 共分三目,给每目提出系列问题,然后师生共同确定目标。

2、自主构建、展示交流(约10分钟)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即完成第一环节确定的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本最基本的历史知识。识记方式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提前告诉学生要展示。(多媒体展示知识框架)

学生成果展示方式有:每组一名学生黑板板书、小组交流互补或学生回答,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及时补充,尊重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鼓励,体现以人为本和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3、重点探究、难点解惑(约22分钟)

此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师生互动,质疑解惑,目的是进一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能力,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以及难点的突破在此环实现,学生提出有疑惑的问题,老师与学生合作解决。

主要的途径是,老师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表格。

问题一中国的政党制度有那些显著特征?

((1)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2)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者在野党;(3)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问题二:我国为什么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1)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问题三: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政党制度有何本质区别?(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关系、利益宗旨)

问题四: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度有什么不同?(经济基础、阶级本质、组织原则、政党活动)

问题五: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人口相对稀少,经济发达程度低;汉族聚居地区,人口密度过大,经济发达程度高于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需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优势互补、互相依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问题六: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间的区别?(社会制度、实施群体、主要作用、享有权力)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老师点拨比较的角度、补充小结。

(4)、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约5分钟)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感,每一节历史课都是学生才华自我展示的舞台,学生从基础知识、意志、能力等方面说收获,老师系统知识框架,多媒体板书,然后多媒体展示《随堂检测》考查学生掌握情况。

3、课后沉思(约3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那些特色?

学生思考后发表看法,老师点拨总结:

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等,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符合国情实际的政治建设,才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面发展。这样使本课的历史意义升华为现实意义, 从而最终达到历史课的教育目的。

五、板书设计:

一、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新中国成立

1、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2、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意义

上文为大家推荐的人教版历史高一下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说课稿模板,大家感觉还满意吗?

相关推荐:

2016高一下册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高一历史下册古代的经济政策说课稿范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