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5-11-09
国共内战,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大政党之间在中国境内爆发的内战,自1927年到1949年间,国、共之间发生过多次内战。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年级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一、 说教材,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包括内
战的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三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抗日胜利后,国共两党为争取和平而进行的对峙,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对新中国的建立具有起航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以及对教材的理解,我主要设计本课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交流、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等环节,运用讲述法、史料分析法、图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平是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为人民争取和平的伟大精神。
3、教学重难点:在三维目标确立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
主要设计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
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共产党获得胜利的原因;
二、 说学情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但历史基础知识薄弱,需要教师加强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史料分析法、图示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史料分析法、阅读教材法、合作探究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四、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展示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提
问学生“你知道这张照片摄于何时吗?是什么因素促使两党的领导有了这历史性合影?结果又怎样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讲授新课。
(一)由争取和平到走向内战
运用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最想取得什么?当时的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又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阅读教材和分析史料进行归纳整理。而由于重庆谈判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会利用表格填充法,让学生自主设计表格,掌握重庆谈判的时间、内容、结果。同时展示相关重庆谈判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加深印象,以此突破重点。接着提问学生“重庆谈判结果的失败要归罪于谁呢?”让学生明白到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于是国共双方的第一个努力走向破裂,内战的枪声响起,过度到了第二部分。
(二)内战爆发,国共再次对峙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采取分段法,按照过渡阶段、防御阶段、反攻阶段等分期让学生对内战的过程有个清晰的概念。接着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相应阶段的战况,并且结合教师的讲解以及展示各阶段的图片,遇到典型的知识点,如: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等由教师提醒学生画线,利用复述策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三大战役是本科的重点,书本对此也有详细的讲述,因此我主要采用图示法,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各自代表一个战役,让每组的代表讲述各自的战况。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并且补充相关战役的意义。如:北平的和平解放有利于文物的保存。学习到这里,同学们已经感受到共产党即将胜利的时刻。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我设计一个问题探究环节,提问学生“面对战场上的大溃败,蒋介石此刻的心情如何呢?是认输了,还是垂死挣扎?”让学生明白到蒋介石的又一次“求和”声明——北平谈判也是为“假和平,真内战”策略得到第二次喘息机会而已。最后,播放渡江战役的视频,展示渡江战役作战示意图,让学生感受国民党最终走向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情境。并且过渡到第三部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主要采用谈话法,先让学生自主发言,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并且齐读课本80页的最后一段,升华学生的情感。最后,设计一个问题探究环节“为什么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通过教师的点拨,展示当时国共两党党情的相关史料以及共产党所采取的争取胜利的措施,如:土地改革。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国共两党当时的情况进行归纳。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概括,加深学生的理解,以此突破本课的难点。
3、课堂总结:利用板书结构,先让学生自己根据板书结构作总结,然后再由教师补充,教会学生学习,加强记忆。
4、布置作业: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练习册,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利用提纲式板书,有利于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抓要领,掌握学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说课稿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历史说课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