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方法2016

编辑:

2015-11-11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

进行系统化的理论教学时,必须做到:①教师对理论教学要有规划,复习时既要注意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又要注意“垂直高度”,即把历史现象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也就是进行“立体复习”。②充分运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观点,学生在政治课中已有所接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拿来主义”,从而减轻难度,提高效益。③运用辩证法,切莫搞片面性,要使学生知道任何历史现象都是相对的,都在发展变化。史学理论观点虽具有普遍意义,但不能搞一刀切,走入极端。正如剥削和奴役当然令人痛恨,可在奴隶社会刚出现时,是人类社会开始脱离原始状态的巨大进步。要使学生明白:文天祥抗元和元灭南宋同样值得肯定,并不矛盾。郑成功收复台湾无疑是正义之举,可清政府消灭台湾郑氏政权也同样适应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并不意味着建国初的农业合作化道路走错了。这样的举一反三,可以做到对理论教学的灵活运用、逐步深化。

四、训练模拟化

它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其一,训练形式的模拟化。指试卷的长度、题型、分值要跟高考大体保持一致,试题要具有示范性。使学生熟悉高考的形式,形成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其二,能力要求的模拟化。试题的难度及对能力的要求要相当于或略高于高考试题。设计模拟试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向高考试题靠拢,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高考情景,营造高考氛围,使学生经受多次“实战演习”,以便在真正高考时做到临阵不慌。其三,讲评的模拟化。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是高考历史复习的良性循环。讲评的模拟化,要求教师钻研高考答案,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的答案;对审题及题目的构思、行文等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学生复习和考试中暴露的带有普遍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刻剖析错误的根源,同时进一步点拨思路,讲评方法,要把讲评看作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考研究专家指出:“一次好的讲评课,其功能往往超过多次单纯的习题训练。上好讲评课,可以节省多次不必要的书面练习,有利于克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有利于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答题浓缩化

构筑体系、理清线索的目的是要把知识要点反映在答题上(尤其是问答题),它要求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这方面高考参考答案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但学生答题通常是整段整段地写,密密麻麻,不得要旨,这是缺乏提炼概括能力的表现。要帮助学生摒弃那种罗列知识点的简单做法,努力实现“四化”,即答题段落化、段落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序列文章化。“段落化”就是要根据问答题的设问来确定段落,一般来说,有几问就将答案分为几段。“要点化”就是要求答案精炼、准确,做到文字、史实、观点正确。“序列化”要求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分点叙述,有条不紊。“文章化”是要求句子通顺,不出现错别字,尽量使用历史语言。平时问答题练习,可学习答题浓缩化,进行多种角度的大容量的问答题训练是必要的,浓缩答案要点是充分利用时间、减轻记忆负担、提高效率的最佳方法,也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有效途径。

六、记忆趣味化

观电视剧《任长霞》时有这样一句话“警力有限,民力无限”很受启发,具体到历史教学中教师的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要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就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高考复习中让学生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趣味化,全体学生齐动,把总结好的经课代表审阅把关,一天一个一知识点,写在黑板的上方,课前齐读两遍,既展示了同学们的才华,进行了相互交流,又加深了记忆,增加了兴趣。现将师生的趣味化记忆总结摘录如下:

(1)谐音法。如1898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可记做“1898,戊戌变法”;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一起起义(1771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谐音法除用作记忆年代外,还可用来记其他历史知识,如记《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按由南向北的顺序依次是“光下不能上”即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字头法。就是记住知识点的第一个字然后联想全部的方法。比如用“永通邗江”记隋大运河自北而南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用“三外一赔一开”记1858年《天津条约》的内容。用“营烟镇南汉,九汕琼水湾”,记开辟的十个通商口岸,即营口、烟台、镇江、南京、汉口、九江、汕头、琼州、淡水、台湾。

(3)口诀法。就是将有关内容编成易记易诵的口诀来记忆。比如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西人不想中国富,仇洋阻挠是顽固,单凭督抚难成器,引技不改变制度。”又如记太平军的北伐“风祥、开芳向北攻,目的是要推翻清,孤军深入缺给养,两年奋战全牺牲。深入清统治心中,东、西征有利环境。”

标签:期中考试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