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期末考试

高三期末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2015—2016)学年度

编辑:sx_gaohm

2016-01-20

地理学以往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今天已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三期末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希望你喜欢。

一、基本情况

1、命题意图

本次测试是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从地理学科高三的4次测试的不同定位看,本次测试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诊断学生在第一学期必修内容的复习情况,二是贴近新高考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下一轮的复习进行正确引导。本次测试命题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地理学科《考试说明》为依据,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运用。

2、考试的基本情况

B等第的划线大致在73分。我校有54人达B,93人参加地理考试。达B率为54.8%

从答题情况看,得分较低的题目分别为:第2题;第4题;第5题;第9题;第16题;第18题;第20题;第24题;第25题;第27题;第28题。其他各题的得分率相对比较好。

、主要存在的问题

1、选择题部分

(1)自然地理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由于学生对自然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理解不够,自然地理方面的试题得分率普遍不太理想,如第2题得分率低的原因是学生对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理解得不到位。如第5题关于河流的流向的判断,学生答题的错误率高,其主要原因是对等高线知识及相关的自然地理知识掌握不到位。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流水溶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的区别不清晰;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季节的关系判断不清等。这些既是自然地理的难点,也是自然地理的重点内容。

(2)知识应用能力欠缺。本次测试命题的一个重要导向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不少学生不能适宜在给定的情境解决问题,不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正确判断。如第16题,大多数学生能够记住“区域”的含义,但具体到图示的黄河流域,学生就难以判断了。如第24题,学生对“薪柴”、“粮食”的运输情况的了解缺少生活经验。如第25题,一些学生不会从提供的数据中准确判断。

(3)空间判断能力不强。尽管新高考对区域地理内容不再专门考查,但空间判断能力对于地理学习十分必要。本次测试中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空间判断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第1题、第2题、第13题、第20题、第22题等试题,判断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与地理空间判断能力不强有较大的关系。

2、综合题部分

   题   号

               主要问题

      27

(1)部分学生对地方时的计算有困难,不能从图中读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叉点;有一部分学生当然地认为这一天是冬、夏至日,这说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还有一些不足;此外还有一部分书写不规范的情况。

(2)自转角速度的书写不完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没有写具体数据。

(3)有两个主要错误,一是把这一天视为是冬、夏至日,但更多的是只写“昼长夜短”。

(4)回答较好,但“冷锋”的错别字较多。

(5)正确率较高,但一部分同学“降水少”的关键词写不出来。

         28

(1)对典型的气候分布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对气候类型判断不准确;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描述中,不少考生描述为“冬季寒冷干燥”,说明没有区分亚热带与温带的差异;在描述分布规律上,更多的考生不清楚气候分布的纬度规律。

(2)学生对洋流与地形的分布掌握不好。

(3)正确率较高。

(4)一些学生对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掌握得不扎实;一些学生对题目的要求理解不到位,把答案写成“降水量大”、“径流量大”。

(5)成因描述不准确。

(6)绘图的得分率不高,绘图不规范。

         29

(1)一些同学对东北地区最主要的优势条件表述不准确,如只写土壤肥沃等。审题不清,没有审出题干中的“"最”字。

(2)自然条件分析得不够理想;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分析思路不够清晰。

(3)一些学生少答“生态效益”,原因是学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要促进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不清。

         30

(1)不少学生对四川盆地冬季气温高的原因回答不准确。

(2)“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关系”漏答,或只写三个字“负相关”“成反比”。部分学生不能进行图文转换,反映学生对等高线地图判读能力不足。

(3)得分率较高。

(4)传统工业的三个必答方面学生普遍答的差,一些学生只是罗列出很多方面,不能进行筛选。

(5)错误原因主要是土壤侵蚀和地表侵蚀不能写出。

(6)得分率较高。

 

三、复习建议

 

1、加强必修模块基础知识的复习与过关。从本次测试试卷质量分析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特别是对一些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学生把握不准,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准确运用。因此,在下一阶段复习中,要基础加强基础知识过关训练,切实完成好2009年高三基础知识过关题,教师应在学生训练过程中逐步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2、适当加强地理空间判断能力的训练。在下一阶段复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地图构建空间概念,对于区域地理的复习应专题化,着重在于分析区域特征和差异,掌握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在今年《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的具体考试内容中增加了“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因此,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帮助回顾区域地理的重点内容。

3、加强信息的获取、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训练。学生从掌握基础知识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需要经历一个训练过程,在下一阶段复习中,教师应进行专题训练与讲评。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训练,应训练学生对所提供的信息涵义的理解;分析试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知道要解决怎样的问题;找出题目中所呈现的信息和要求回答的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将试题与所学习的知识之间进行有效的链接,对所有信息(显性信息、隐性信息、储存信息)进行整合。对于信息的整合一定要适切,要围绕着题目的中心问题,要有针对性,同时应注意科学、全面、合理。

 4、加强规范答题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地理学科考试中的语言表达应符合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有序性等的要求。科学性是要求对问题的回答要正确,达到准确无误,不能进行错误判断或进行错误定位。全面性是要求回答问题要完整,不能有要点的缺漏。针对性是指在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因为,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考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如果抓不住重点,将不相干的答案写得很多,就会影响整卷的完成速度与质量。有序性是要求考生应对答案内容进行梳理,使得答案规范、整洁、清晰。同时,还要注意减少错别字。

高三期末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一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教师专用)

高三年级政治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精选

标签:期末考试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