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原因

编辑:

2014-06-23

十、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混淆

【经典考例11】促使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①马歇尔计划②第三次科技革命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实行。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本题应选B。考生易错选D。

十一、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经典考例12】苏联最终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资本主义大国的“和平演变”战略

D.苏联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解析:主要原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一般情况指内部的、人为的因素。以据此可排除C。而A是根本原因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因素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故正确选项是B。考生易错选A。

阅卷老师说应考策略

综观近年来文综试卷中的历史选择题,可以看出,在考查历史基础主干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考查考生依据已有的历史知识独立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统计一下2007年全国卷I的12道选择题,发现有10道题都是从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的角度着眼的。为此,笔者认为做好选择题,除了要夯实基础,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外,更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

高考历史试题中,大凡较难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在历史事件及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上做文章。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这类选择题,高考中经常见到。例如:

【经典考例13】下列有关北魏时期均田制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B.它将全国所有土地实行分配

C.它是寓土地和赋税制度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关系

D.它对隋唐时期我国的社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均田制”这一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均田制”不仅是一种土地分配制度,也是产品分配制度,其规定包括赋税、徭役。B项可以排除,A、D两项有较强的迷惑性,只有C项的表述是全面的。

由此可见,高考注重对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考查的导向。我们唯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把课本中重要概念、关键字词真正弄懂吃透,才不至于面对扑朔迷离的选项感到茫然。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在复习时给予注意,那就是概念问题。历史学科中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其中也包括若干哲学或经济学上的概念或名词,因为历史学是个综合性的学科。例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赋税、徭役、天干地支、绝对君主制(教材中译作“专制君主制”)、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资本原始积累、简单协作、手工工场、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世界格局……所有这些都是一种概念或名词,各有特定的含义,一定要准确地搞清楚。例如:土地所有制,是指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归谁所有,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问题。遇到这种概念,就要搞清楚它的特点以及是封建性质的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些都要注意科学和准确。

总结: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原因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在威廉希尔app 学习愉快。

小编推荐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排“它”法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