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9-06
⒅微词:隐含批评和不满的话语。
⒆殊不知:竟没有想到。
(20)刑余:指阉人,即受过宫刑之人。
(21)阿世:迎合世俗。
二、导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意思是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往,所以他的文章流畅奔放,颇有奇伟之气。太史公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一书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请同学来谈谈对他的认识吧。
教师小结: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世代史官家庭。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前104年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后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奴之事有所辩解,被判死罪而下狱,后受腐刑。按汉朝刑法:死罪犯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免死,一为缴纳五十万钱,二为宫刑。司马迁清贫,只能下蚕室受刑免死,出狱后任中书令(传达文件的宦官),发愤著书,前后花了16年的时间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史记》是“前四史”之首,(前四史: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共130篇,全面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近三千年的历史。《史记》由本纪(12)、表(10)、书(8)、世家(30)和列传(70)五部分组成,开创了纪传体,首创以人载事的写法,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叙述历史,实事求是、公正无私,对历史人物的善恶功过敢于秉笔直书,具有实录精神。他又是伟大的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多姿多彩,栩栩如生。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句颂扬《史记》在史学上的高度成就,后句说《史记》虽然不是用韵文写的,但却像《离骚》那样表露出浓郁的怨愤不平之情。
三、默读全文,思考课文22页思考与练习题一,为什么本文以“无韵之《离骚》”而不是以“史家之绝唱”为题?
先疏通鲁迅的评价性文字,落实几个关键词语,然后让学生默读思考。
弄臣:为帝王所宠幸狎玩之臣。 楮(chǔ):纸的代称。
戮辱:受刑被辱。 畸人: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
《春秋》之义:春秋时通行的义法,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
明确:结合副标题“太史公笔法小议”来谈,副标题补充说明标题的内容。笔法: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小议:从小处着眼评论。笔法小议即从小处着眼评论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主要涉及文学领域而不是注重实录的史学领域,作者在文章中反复强调太史公文章的“奇气”,并用“尤其”这一关联词,突出强调太史公文章“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的抒情性特点,揭示出太史公笔法“在那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染力”的艺术价值,显见得是从文学而非史学的角度展开讨论,所以题目应当是“无韵之《离骚》”。
四、朗读文章第1、2自然段,思考作者从文学角度讨论了司马迁文章的哪一个特色?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加以概括。
明确:奇气
五、“奇气”的要义或者说具体内容有哪些?请同学圈画出关键性语句。
明确:共五点。
1. 这“奇”,不仅在于以极其简洁、凝练的文字囊括了广袤的空间和绵远的时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
2. 也不仅在于生动地刻画了数以百计的文臣、武将、帝王、游侠、骚人、处士,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 尤其在于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通篇没有雕琢的形容词,也极少激昂慷慨的议论,而在那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染力。千载之下,仍然能使读者不知不觉跟着作者去爱、去恨,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4. 以独特的省略来表达他对汉武帝的怨怼。这省略,这沉默,远胜过一篇洋洋洒洒的檄文,可以收“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这,又是太史公文章“奇”之所在。
5. 当然,为项羽立《本纪》,把当朝开国皇帝手下败将写成悲壮的英雄,这也是太史公一大奇笔,关于这点,论者已经很多。可惜后世修官史的再无此襟怀。
六、布置作业:
阅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报任少卿书》),体会司马迁面对自身不幸遭际时的思想情感,写一篇500字左右的随笔。
上文提供的沪教版高二语文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教学计划范文,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参考内容请关注威廉希尔app 。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